本書是我國知名期刊主編、學者張后塵教授畢生學術論文以及雜文、散文的匯編,分為“感悟榜樣”“主編言志”“學術探索”“序跋摭評”“留住真情”“先輩遺風”“情愛無疆”“莫斯科行”等八大部分。反映了張先生在學術上的成就以及為人治學之道,涵蓋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有很多關于研究方法的論述,從側面反映了張先生的友情、愛情,尤其是張先生對中青年學者的栽培和厚愛以及他為中國外語教育事業(yè)殫精竭慮,畢生奉獻的精神。
張后塵編著的《學路》共分八個模塊分別是:感悟榜樣、主編言志、學術探索、序跋摭評、留住真情、先輩遺風、情愛無疆、莫斯科行。其中包括《清如玉壺冰——向名家學習、致敬》、《秀中,你永遠在我們心中》、《金婚夜話》、《先輩遺風》、《哪怕只有一個人記得你》、《學路無盡頭》等文章。
在本書最前面,我想寫幾句成書過程中的思考,供讀者先睹。我希望與讀者共勉。“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保ㄍ趺帷赌贰罚
最初,書名叫《學路無悔》。這多數(shù)人能猜到。我覺得有些消極、無奈,缺少進取動力和激情,有點人云亦云。
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都為我所愛,是塑造一個現(xiàn)代人不可偏轉(zhuǎn)的兩極。在我,二者一生未曾言棄。學一些人文科學,補充了自然科學的不足;學一點自然科學,對人文科學的理解更深一層。如果說,我們外語人外語沒學好,首先要怪我們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太淺薄。科學思維、辯證思維、整體思維、形象思維未能充分展現(xiàn)。沒有科學分析的基礎,表現(xiàn)往往是教條、呆板、生硬,不善于處理問題,不善于體現(xiàn)人文關懷。各門知識都是捆綁在一起,不善活用。
在此,我只講一點讀活書的科學。文理融合不再分家,學習成績大變樣。所以我們的教育在改,不要再搞文理分家。一股腦兒往奧數(shù)線上擠,會把學生推到絕路上去。試想,如果我們的學生奧數(shù)全通過,后果將會如何呢?!
學路,學字當頭,就先說學吧。學是一生的事。學不僅包括學習各門知識,還要向各方面的人學習,把別人的知識學過來,更是受用終生的。因為他那里積存著寶貴的財富。在學路上,不能疏忽任何一方面。要見知識就學,見方法就學,見知識分子就學,見農(nóng)民也要學,見任何人都要學,而且要畢恭畢敬地學。要活到老、學到老,搞清所學有何用。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頗受歡迎。建議找來看看,如何把多種智能統(tǒng)合在一起,才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它就是利用了多元互補原理,充分開發(fā)、利用人的潛能,在科研、教學中做出更大的貢獻,工作、學習效率才會大增。
張后塵
2012年11月
張后塵,筆名白柯,籍貫北京,1933年生。教授、科普作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遼寧省第五、六、七屆委員會委員。
1952年8月畢業(yè)于鞍山工科高級職業(yè)學;I(yè),后保送到遼寧大學外語系,11955年1月本科畢業(yè),分配到化工部,隨同蘇聯(lián)專家從事口譯和筆譯。曾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委情報所做科技翻譯和科學文摘編輯。1960年調(diào)到遼寧科技大學任教。1970年調(diào)人大連外國語學院任教。80年代后任大連外國語學院學報主編。退休后,聘到《中國外語》任主編。
在《外語教學與研究》、《現(xiàn)代外語》、《外語界》、《外語學刊》、《中國外語》、《外語與外語教學》、《辭書研究》、《中國翻譯》等刊發(fā)表論文30余篇。被10余所大學聘任為兼職(榮譽、客座)教授,如廈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湖南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等校。90年代創(chuàng)辦中國外語教授沙龍、中國外語博士論壇等學術會議。
感悟榜樣
清如玉壺冰——向名家學習、致敬
謹以一支小曲入樂章——為劉重德先生九十華誕而作
不待揚鞭自奮蹄——記編審禾果
獻身科學的勇士——數(shù)學王國的精英
創(chuàng)新·拼搏·有序——一個遲來的高教人感悟外語分社
主編言志
質(zhì)量是學報的生命
論外語學報主編的知識結構和能力
關于21世紀外語學報發(fā)展戰(zhàn)略的思考
辦好學報,交流信息,促進外語教學與科研——紀念《外語與外語教學》創(chuàng)刊60期
回顧與展望 ——《外語與外語教學》93新年獻詞
再上新臺階——《外語與外語教學》94新年獻詞
三十而立——紀念大連外院建院50年、《外語與外語教學》創(chuàng)刊1 5年
主編寄語——《外語與外語教學》96新年獻詞
紀念是一次推動——《外語與外語教學》百期獻詞
攜手共鑄輝煌——《外語與外語教學》97新年獻詞
借鑒·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世紀第一春獻詞
在審稿中學習——訪王宗炎教授
立足改革高揚創(chuàng)新
《中國外語》05新年賀詞
引進與創(chuàng)新——紀念《中國外語》創(chuàng)刊一周年
回顧與前瞻——《中國外語》06元旦獻詞
珍視過去,開創(chuàng)未來——寫在《中國外語》創(chuàng)辦兩年的日子里
與時俱進,不襲一體——《中國外語》07元旦獻詞
《中國外語》08新年獻詞
《中國外語》第二屆編委擴大會(廣州)發(fā)言
學術探索
語言學研究熱點掃描
深化外漢語言對比研究,提高語言研究和教學水平——全國俄漢語言對比研討會側記
從文化對比到跨文化對話
視野融合的立足點
外語科研創(chuàng)新三題
試論文學翻譯中的美學原則
翻譯學:在大論辯中成長
語言學研究與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
詞典編纂是創(chuàng)造性的科研活動
關于雙語詞典的特色
創(chuàng)新與雙語詞典編纂
雙語詞典抽樣比較研究
西語哲研究大有前途——寄語2009中西語言哲學研究會年會
寄語第六屆中國外語教授沙龍的方法論思考
“整合高端論壇” (2008年12月)開幕詞
準備、創(chuàng)新與開疆拓域——外語學術研究方法論中的幾個問題
序跋摭評
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美學語言學》再版序
來自首屆中國外語教授沙龍的報告(前言)
研究外語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開創(chuàng)外語教育的新局面——《外語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評介
翻譯學:歡迎深入扎實的基礎工作——兼評《翻譯學:藝術論與科學論的統(tǒng)一》
《語言與翻譯新論》評析
《第二語言認知協(xié)同論》序
研究·借鑒·創(chuàng)新——《英俄德法西日語文詞典研究》評介
引導方向開闊視野——2002年《外語研究》縱覽
“雕蟲”寄語——《全國青年俄語學者學術論文集》編審記
《外語研究的跨學科視野》序
留住真情
要多關愛青年作者
學者對話的力量
學路無盡頭
哪怕只有一個人記得你
舉賢是一種責任
留住真情
先輩遺風
先輩遺風
情愛無疆
金婚夜話
秀中,你永遠在我們心中
莫斯科行
莫斯科行
清如玉壺冰——向名家學習、致敬
中央電視臺有“東方之子”專題,《外語與外語教學》仿之創(chuàng)辦了“名家論要”專欄,置于刊首。
顧名思義,在外語學術刊物上開辟“名家論要”這個專欄,就是請外語界的專家學者,為外語人寫一些重要的東西——凝聚在名家身上的人生精華,以啟迪后學。這個欄目自、1997年推出以來,就受到外語界學人的贊賞和關愛。青年學子更是偏愛有加。他們可以從中辨明科研方向,找到治學方法,認識人生價值。 .
名家們對人品、修養(yǎng)極為重視,不約而同地發(fā)出一個共同的聲音:—個真正的學者首先應是品德高尚的人。記得我的恩師遼寧大學那純志教授在我大學畢業(yè)前夕講過一句話:“要做學問先做人!迸实菍W術巔峰,要鍥而不舍,不畏險阻,而要成為一個人格高尚的學者,則要脫胎換骨,畢生苦煉。名家的人生歷程證明,磨難和厄運,沒有把他們嚇倒,壓垮!高遠的目標,脫俗的人品,使他們創(chuàng)造了今天的輝煌!
“名家論要”,不設條條框框。名家們在這里推心置腹,暢所欲言,呼喚青年學子的崛起。他們心里裝著愛,裝著誠,心地如冰清玉潔,沒有一絲夾雜物!扒迦缬駢乇保U照《白頭吟》)一句至理箴言,正是名家人品的昭示。
“名家論要”語言樸實,寓意深遠,飽含著學者們的睿智。從學風建設到學科展望,從科研方法到理論創(chuàng)新,從治學思想到育人方略,無不顯示學者們的博大胸I不和博學多識。他們或用事實揭示一個道理,或用哲理透析一種方法,或用經(jīng)歷述說一個結論……美哉!美哉!讓名家的智慧武裝新一代,去創(chuàng)造一個個完美的學術殿堂吧!
本書收入的“名家論要”自《外語與外語教學》1997年第1期始,直到2000年第lO期,可謂跨世紀!全書共40篇,順序按來稿發(fā)表先后。年輕朋友不妨讀讀它,愿名家的寶貴的人生精華代代相傳。
1999年6月9日于大連南山腳下
謹以二支小曲入樂章——為劉重德先生九十華誕而作
桃李忘不了您的培育;新苗牢記著您的養(yǎng)護。
岳麓山的楓林分外嫣紅;中原大地的菊香格外襲人。此時此刻,湘江好像放慢了流速,吟唱著一曲曲祝壽的歡歌,傳頌著一句句傾城的祝福。作為6 000外的遠方朋友,雖無緣做您的真?zhèn)鞯茏,但同您的學子們一樣,為得到您的愛與無私的教誨而自慰。您作為顧問和作者,為我主編多年的《外語與外語教學》傾注了無限的關愛。您當之無愧是我的恩師,師生情緊系著渤海與湘江。 在慶祝老師90華誕的日子,我們看到,滿園桃李映射著您的輝煌。這一天,人們想寫的題目很多,想寫您的教學生涯,想寫您的翻譯思想……這些會有很多人去寫。于是我決定,寫我耳聞目睹,寫我聆聽的教誨,作為獻給慶典的一支小曲。
我的一本《外語名家論要》凝聚著名家身上的人生精華。我在前言中寫道:“名家的人生歷程證明,磨難和厄運,沒有把他們嚇倒,壓垮!高遠的目標,脫俗的人生,使他們創(chuàng)造了今天的輝煌!”劉老——您就是寫不盡的篇章!您在《與大學生談治學》一文中回顧了青年時代的艱難歷程,銘記著先師們的治學真髓,寄托著對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肺腑之言,坦誠相見,文風樸實,扣人心弦。您向青年學子敞開心扉,呼喚一代新人崛起,做國家和民族的脊梁。您心里裝著愛,裝著誠,至愛至誠,心地“清如玉壺冰”(鮑照《白頭吟》)。您的一席推心對話,情真意切,沒有大話,沒有空話,沒有口號,但它為許多迷茫求索中的青年指明了方向。讀了這篇文章,一位剛邁進大學之門的學生(山西,張華斌)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激之情,道出了青年們對您的敬謝。他工工整整地寫給您的長信留在我的案頭。他寫道:“我們新生的圖書借閱證剛剛發(fā)下來,我就進了圖書館。偶然發(fā)現(xiàn)了您寫的《與大學生談治學》一文,正在迷茫中的我,如黑夜中漂泊在海上的小船發(fā)現(xiàn)了指航的燈塔,我如饑似渴地拜讀了您的文章,讀完又復讀一遍,又做了筆記,就差把它抄下來了!岬淖詈笠稽c——解放思想,更是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壯大了膽子,真正讓我‘解放思想’了。您使我對科學研究充滿了信心,指引了我前進的方向!边@一反響,不正是“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禮記·學記》)一句箴言的注釋嗎?
劉老對青年學子的愛是博大的,至深的。我在主編學報中,提出“關愛青年作者”的思想,得到劉老的稱道與支持。1997年,我提出“既要恭請名家的佳構,也要珍愛青年的習作。青年是未來的脊梁,是我們事業(yè)的希望,正是‘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李商隱)”。一次,我去拜訪劉老,他語重心長地說,“你把培養(yǎng)青年作者提到辦刊的日程上來,是非常有遠見的,是有戰(zhàn)略意義的。試想,如果我們的學術刊物不去培養(yǎng)青年作者,他們什么時候才能成長起來呢?當然,刊物不是唯一的途徑。但應該留給年輕人一定的版面,讓有才氣的年輕人早露頭角”。劉老還注意推薦年輕教師的論文,并且寫出中肯的評語。有時,他還在文中提出修改的建議。
劉老關懷年輕人、培養(yǎng)年輕人的思想是一貫的。我正在籌劃主編《中國外語學者文庫》,這是一套多卷本的大型文庫。當談起這件事的時候,劉老非常認真地說,“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是功德無量的事業(yè),這項工作很繁重”,建議我在中青年中培養(yǎng)幾個人,以便能在今后挑起重擔。劉老著重提出,“要選扎扎實實做學問的人,愿意奉獻的人”。 劉老精益求精的敬業(yè)精神,感染了幾代學人。人們可以從他的治學、備課、論文中找到許多例證,有時甚至為了一個標點,也不放過。2002年2月21日劉老給我寫來一封掛號信,提出剛發(fā)去的一篇“簡介”中,“直,意,結合”的標點有誤,要求把錯打的標點改過來。從改正這一小小標點可以看出劉老的嚴謹學風。
劉老在著述中惜墨如金,字字珠璣。劉老應湖南文藝出版社之約,主編了一部《漢英翻譯例句詞典》,對詞典編纂的艱辛深有感觸。他在給我的信中說:“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編詞典比寫作或翻譯還要難!彼趯彾ɡ渲懈械剑叭绮挥H自逐詞檢查,便不能實現(xiàn)我在編寫之初就提出的五不選原則。結果又整整花了11個月的時間才校審完畢。為了盡量保證質(zhì)量,刪去了五分之一的條目,因為我的指導思想是寧缺毋濫”。這“寧缺毋濫”耗去了他多少心血!
2001年,首屆中國外語教授沙龍討論科研創(chuàng)新,劉老對此次沙龍的召開十分關注。他應約寫來論文——《經(jīng)典翻譯新議》,全文萬余字?芍,這時劉老已是89歲高齡的老人了。他深刻探討了“經(jīng)典的可譯與不可譯”、“經(jīng)典的外國譯者與中國譯者”、“經(jīng)典翻譯的方式,獨譯與合譯,校注與重譯”等問題,通過實例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言之鑿鑿,說理切當,證明經(jīng)典的可譯性,提出對中外譯者應持的態(tài)度,以及經(jīng)典的各種譯法為我國典籍翻譯廓清了許多原則問題。劉老這種與時俱進的探索精神,難能可貴。我們還可以從劉老提出的翻譯標準“信、達、切”看出,他不囿于嚴復的“信、達、雅”一說,而是走自己的路,講自己的話,同那種“學盡百禽語,終無自己聲”(宋·張舜民《百舌》)的百舌絕然不同。劉老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我發(fā)表他的《與大學生談治學》一文時就注意到。他提出:“做學問……如果只是鸚鵡學舌,人云亦云,或者只是比貓畫虎,依樣畫葫蘆,何來真知灼見?何來創(chuàng)造發(fā)明?”這同韓愈《答劉正夫書》所云“若皆與世沉浮,不自樹立,雖不為當時所怪,亦必無后世之傳也”的思想完全一致。
最令我難忘的是,2002年春,我去南方講學,經(jīng)長沙,去拜訪劉老。這時我已不再擔任大外學報主編。劉老待我一如既往,十分熱情,讓我放松放松,在湖南多住幾天。劉老夫人為我們準備了幾道拿手好菜,劉老把珍藏已久的一瓶“劍南春”拿出來,讓我開封。對一個年齡比劉老小兩旬的學生來說,受到如此盛情款待,倍感不安。我們邊飲邊談,十分盡興。劉老說,湖南不少學者對你有深厚的感情,特別是青年學者,你對他們的部分論文耐心地提出改進意見,使他們無形中受到啟發(fā),進步較陜,迅速成才。我們還談到學術爭鳴的事,劉老認為,學術上各家各派,自古有之,不可能只是一種聲音,那會萬馬齊喑的。他特別強調(diào),“爭鳴要講道理,心態(tài)要好,以理服人,不能搞一言堂,唯我獨尊,只此一家,別無分號。要博采眾長,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學術進步”。同劉老交談,深感他的博大胸襟,他的辯證思想,聽了之后受益匪淺。
劉老學術精湛,治學嚴謹,待人寬厚,至愛至誠,關懷青年,無私奉獻。為人為學,都是我們的楷模。劉老的崇高境界,昭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盡心<上>》)的美德。
祝劉老及夫人健康、長壽、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