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于藝
定 價:66 元
本書為藝術經典叢書之一種。鄭培凱是著名的文化藝術研究學者,研究范疇包括藝術思維、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欣賞、評論與文化思維的關系和文化美學等。文藝創(chuàng)作以現(xiàn)代詩及散文為主。近年主要負責的研究項目有:二十世紀昆曲傳承、陶瓷下西洋(1217世紀)、茶與中國文化等。本書是鄭培凱歷年所寫關于藝術研究的文章結集,用流暢的文字寫成,既有藝術性,又有研究深度,很有可讀性。全書配有大量精美的書法圖片。
鄭培凱,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yè),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哈佛大學博士后。曾任教于紐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佩斯大學、臺灣大學、新竹清華大學等校,1998年到香港城市大學創(chuàng)立中國文化中心,任中心主任,推展多元互動的中國文化教學。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咨詢委員會主席,香港中華學社創(chuàng)社社長,2016年獲頒香港政府榮譽勛章。
著作所涉學術范圍甚廣,以文化意識史、文化審美、經典翻譯及文化變遷與交流為主。著有《湯顯祖:戲夢人生與文化求索》、《在紐約看電影:電影與中國文化變遷》、《吹笛到天明》、《流觴曲水的感懷》、《茶道的開始茶經》、《茶余酒后金瓶梅》、《行腳八方》、《迷死人的故事》、《雅言與俗語》、《品味的記憶》、《在乎山水之間》。
第一章 文學與電影
文學因緣
尋覓寫作的題材
心田的耕耘
詩情的密碼
新詩創(chuàng)作
異國風情
當你老了
弗拉基米爾教授
有人喜歡詩
永垂不朽的夏志清
認識鄭愁予
席慕蓉的眼淚
懷念也斯
長篇小說
不喜歡張愛玲
張愛玲的魔障
睇色戒
色之必要
海角七號
低級影片
第二章 傳承與文創(chuàng)
文化藝術的復興
創(chuàng)意產業(yè)
文化不止是遺產
文化遺產與文化產業(yè)
饅頭也瘋狂
戲曲與創(chuàng)意
戲曲與觀眾
傳承與創(chuàng)新
古琴:音樂與文化
想象山海經
清明上網圖
活化古跡
過年
無可奈何花落去
大年初一吃餃子
耳濡目染學經典
百年老店
不能太張藝謀
香港花王
噩夢
第三章 造化與心源
書法是藝術,也是文化
寫字
書法之道
書法師承
書法之我見
讀書人寫字
書札往還
別開生面朱屺瞻
江啟明的畫境
司徒乃鐘的畫
荷花天行
古意的審美追求
奚淞的法門
山水變奏卓有瑞
水墨香港
墨韻香港
溫柔的藝術
藝術與社會良心
第四章 收藏與鑒賞
文物收藏的聯(lián)想
收藏文物
吳湖帆鑒藏
花錢
龍尾硯
韓幹畫馬
張大千畫俞振飛
文殊變觀音
獸頭壽頭
北灣青花瓷片展
景德鎮(zhèn)的風景
雞缸杯
德化安溪的古瓷
陽江看古瓷
武夷山水
第五章 昆曲與表演
音樂戲曲
翻筋斗
昆曲傳承與荷馬研究
戲曲的存亡
昆曲幾百年?
永嘉昆曲
現(xiàn)身說法
國家大劇院
付與斷井頹垣
法國人看昆曲
小木頭愛昆曲
聽戲與唱戲
梁谷音演趙五娘
坂東的《牡丹亭》
透漏瘦新解
王有道休妻
快雪時晴
帕瓦羅蒂走了
第六章 茶道與品味
茶的品類
品茶辨味
問茶
宋徽宗點茶拉花
茶道東傳日本
美麗的錯誤
深井茶人
乾隆愛吃蘇州菜
不可食無筍
臘八與過年
豪宴
樓外樓
杭州時令菜
點菜的藝術
圓滿美食
天堂美食
成都菜
甜燒白
牛扒與牛排
第七章 生活與審美
不止是懷舊
最美麗
北京像芝加哥
梅蘭芳做廣告
翡冷翠
春秋的絲綢
貴州的感召
吹笛到天明
在故宮吃晚飯
冬暖黃檗
心存綠意
夢
晚明精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