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哲學學科堅持不懈地進行哲學基礎理論研究,努力通過哲學基礎理論的研究來促進哲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并把理論創(chuàng)新的成果轉化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思想力”,形成了吉林大學哲學學科獨具特色的思想傳統(tǒng),在哲學基礎理論的一系列重要領域取得國內矚目的重大成果,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孫正聿結集出版《哲學基礎理論》一書,其宗旨就是要進一步深化這一思想傳統(tǒng),充分吸取于哲學思想史的偉大成就,批判性地反思當代中國人與人類社會的生存矛盾,推進中國人和當代人類現(xiàn)實生活的自我理解,創(chuàng)造“有我”的哲學思想。
		
	
  孫正聿教授,于1946年11月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獲得哲學博士,F(xiàn)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科研基地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在教育學和哲學方面發(fā)表過多部著作,取得斐然的成績。
	本刊專稿 
	《跨越性批判》的結論部分 
	紀念高清海先生逝世十周年專題 
	“類哲學”:價值世界的理論奠基 
	——高清海先生晚年哲學思考的再理解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自我革新的探路人 
	——紀念高清海先生逝世十周年 
	“類哲學”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追隨“思”,為了“人”的覺悟和中國哲學的覺醒 
	——未完成的“高清海哲學” 
	突破教條、回到根本、暢所欲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以高清海與孫正聿先生 
	學術思想為例 
	高清海與當代中國思想的啟蒙 
	類哲學的生命隱喻 
	——紀念《“人”的哲學悟覺》出版十周年 
	現(xiàn)象學研究 
	“我是誰?” 
	——對哲學基本問題的一個現(xiàn)象學探索 
	現(xiàn)象學的“事情本身”:從胡塞爾到德里達 
	德國古典哲學研究 
	黑格爾哲學中的神學維度 
	先驗演繹與“現(xiàn)象學演繹” 
	——康德和黑格爾對概念客觀有效性的論證 
	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研究 
	論馬克思對現(xiàn)代政治結構的批判與超越 
	貨幣的本質 
	——從《巴黎手稿》到《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 
	哲學視域中的民族文化 
	從“各美其美”到“美美與共” 
	——對少數(shù)民族文化傳承的概念反思 
	西南少數(shù)民族多元文化和諧的豐富意蘊 
	——一種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分析 
	書評 
	詩意地棲居何以可能 
	——讀孫正聿《人的精神家園》 
	思想史研究的“舊途”和“新路” 
	——張盾、田冠浩新著《黑格爾與馬克思 
	政治哲學六論》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