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能夠給出實現提高安全領導力水平、提升員工執(zhí)行力程度的基本途徑和方法,系統(tǒng)地論述了員工安全行為的規(guī)律,理論知識和管理方法,以提高控制和駕馭員工安全行為的能力。全書共11章,主要內容包括人的安全行為模式及特點、影響人行為的因素分析、人的事故心理分析、人為失誤分析與控制、人的安全素質分析、員工行為激勵與管理、員工安全心理測評方法技術、安全行為管理的應用、現場員工安全行為管理、基礎建設與行為管理。
		
	
	      對員工的安全行為進行科學,合理,全面,有效的管理,是控制事故發(fā)生根源,強化源頭管理,落實管理重心下移,安全標本兼治的具體體現。 
	     《員工安全行為管理》能夠給出實現提高安全領導力水平、提升員工執(zhí)行力程度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通過學習本書,無論是政府的各級安監(jiān)人員,或是企業(yè)的安全管理人員,甚或安全工程專業(yè)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管理員工安全行為的規(guī)律、理論知識和管理方法,從而提高控制和駕馭員工安全行為的能力,能夠為實現"人人都是安全人","人人都是安全員的"美好理想作出努力和貢獻。
 
	   前言 
	    國際企業(yè)成功的安全管理有兩條經驗,一是安全領導力(safety leadership),二是安全執(zhí)行力(safety executive power)。對于企業(yè),安全領導力是指為了實現企業(yè)的安全生產,在管理范圍內充分利用企業(yè)現有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以及客觀條件,帶領和組織企業(yè)上下,以最合理的安全成本和最科學有效的安全措施,實現最大安全成效的能力。執(zhí)行力是指踐行企業(yè)安全核心理念,貫徹企業(yè)或組織的安全方針、安全規(guī)程、安全規(guī)章、安全標準,實現安全生產目標的程度或能力,包括科學踐行安全理念、有效落實安全責任、精確執(zhí)行安全規(guī)范、充分完成安全目標的高度、熱度、力度和程度。顯然,強化領導力需要企業(yè)決策層高度重視安全,提高執(zhí)行力水平需要員工的自愛、自覺、自律。總之,安全生產的保障要求從決策層到管理層,從管理層到執(zhí)行層,全員參與、人人有責,人人需要、人人共享。 
	      《員工安全行為管理》(第二版)能夠給出實現提高安全領導力水平、提升員工執(zhí)行力程度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事故致因理論的“4M要素”理論表明,在人、機、環(huán)、管四個事故致因要素中,人的因素是主因。長期以來,一些重特大事故案例分析表明,事故的人為因素突出。人們基于問題導向,認識到員工安全行為管理的重要和必要。因此,本書第一版應運而生,獲得讀者的關注和好評。近年來發(fā)生的重大事故也還是以人因為主導,責任事故不斷出現。這也反證了安全生產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工作,“安全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這是因為人的因素復雜而易變,不同的人在不同發(fā)展階段具有不同的思維和行為特性;同一個員工在不同的時空和情形下具有不同的行為方式和表現,因而,控制和管理員工行為將是一項持久的工作和任務。 
	      本書第二版的出版,一方面由于第一版客觀存的不足和錯漏,需要修改和完善;另一方面是由于學科專業(yè)的進步和實踐發(fā)展,能夠提供更為進步的員工安全行為管理的理論和方法。 
	第二版既有內容的增減,也有內容的修改和完善。增加的主要內容:一是安全領導力與執(zhí)行力方面,二是安全文化管控的理論方法,三是企業(yè)安全生產“三基”建設與行為管理等方面。修改和完善的內容主要包括:安全行為科學的重要性認識、安全心理的控制、安全行為的激勵方法等。 
	     我們期望《員工安全行為管理》(第二版)能夠給讀者帶來更為完整的行為管理理論知識,以及企業(yè)人因控制和預防的更好的方法和措施。同時,也期望讀者對第二版的不足和錯誤提出批評指正。 
	羅云 
	2016年6月于北京 
	
	第一版前言 
	安全科學的公理提示我們,人類生產過程中發(fā)生的各類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人因),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物因),作業(yè)環(huán)境不良(環(huán)境因素)和管理欠缺(管理因素)導致。這一理論稱為事故致因的“4M”要素理論。這一理論將人的因素放在了首要的位置。這不僅是理論研究的結果,從國內外、各行業(yè)安全事故發(fā)生的原因統(tǒng)計分析也充分證明,80%以上的事故與人為因素有關。人為因素一方面表現為作業(yè)現場的不安全行為,如違反勞動紀律,違章作業(yè),違章指揮。這種表現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還表現為管理人員重視不夠,安全管理措施不力、責任不落實,員工安全規(guī)章執(zhí)行力低,安全培訓不到位,從業(yè)人員安全素質低下等。這些是事故的間接因素。論是直接因素還是間接因素,都是人為因素的表現。因此,人為因素不僅涉及執(zhí)行層,還涉及決策層和管理層。隨著安全生產理論進步和實踐研究的發(fā)展,近年,理論界和業(yè)界都有了共同的認識:人為因素是事故首要、重要的因素。 
	人為因素成為事故主因的原因在于,人因形成的復雜性,表現的多樣性,控制和管理較為困難,不能一勞永逸,不能一蹴而就。這是由于人在生產活動中是最活躍、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主觀能動性的因素。人的行為受主觀和客觀、生理和心理、外部和內部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是工業(yè)生產事故4M要素中,最難以控制和駕馭的因素。 
	人為因素具體的表現是人的不安全行為,是指能引發(fā)事故的人的差錯或不良行為。在人機系統(tǒng)中,人的操作或行為超越或違反系統(tǒng)所允許的范圍時就會發(fā)生人的行為差錯。這種行為可以是有意識的行為,也可能是意識的行為,表現的形式多種多樣。雖然有意識的不安全行為是一種由人的思想占主導地位、明知故犯的行為,但依然存在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原因。從主觀上講,操作者的心理因素占據了重要位置。僥幸心理,急功近利心理,急于完成任務而冒險的心理,都容易忽略安全的重要性,目的僅僅是為了達到某種不適當的需求,如圖省力、趕時間、走捷徑等。抱著這些心理的人為了獲得小的利益而甘愿冒著受到傷害的風險,正是由于對危險發(fā)生的可能性估計不當,心存僥幸,在避免風險和獲得利益之間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非理性從眾心理,明知違章但因為看到其他人違章沒有造成事故或沒有受罰而放縱自己的行為。過于自負、逞強,認為自己可以依靠較高的個人能力避免風險。在客觀上說,管理的松懈和規(guī)章制度的操作性差給人的不安全行為的發(fā)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在安全管理中,沒有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 安全管理和規(guī)章制度只能是紙上談兵,法落到實處。那么提高員工的素質不僅是企業(yè)長遠的、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工作,也是具體、實效和具有現實意義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員工的素質一是靠教育與培訓;二是靠管理監(jiān)督;三要靠文化力。員工安全素質提升需要長期不斷的行為管理和文化建設。 
	當前,我們需要強化“人因為先”的認識。為此,需要“以人為本,全員參與,依靠員工”。對于人、機、環(huán)、管各安全要素中,員工——人因既是安全生產的主體——保護者,又是安全生產的客體——被保護者。人因不僅是根本的安全因素,同時還是技術和管理效能的決定因素,所以,人因既是安全生產工作的歸宿,更是安全生產命運的根本性、決定性因素。 
	安全生產狀況是企業(yè)安全工作的綜合反映,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只有決策層的重視和熱情不行,僅有部分員工的參與和能力也不行,因為個別員工、個別工作環(huán)節(jié)上的缺陷和失誤,就會破壞安全生產保障系統(tǒng)的整體。因此,提高企業(yè)安全生產的保障能力,需要控制和管理人因,從而消除或減少人為因素事故。可以說,對員工的安全行為進行科學、合理、全面、有效的管理,是控制事故發(fā)生根源,強化源頭管理,落實管理重心下移,安全標本兼治的具體體現。 
	我們編寫本書,即是基于上述的分析和認識。通過本書出版發(fā)行,我們期望論是政府的各級安監(jiān)人員的讀者,或是企業(yè)的安全管理人員讀者,甚或在學的安全工程專業(yè)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管理員工安全行為的規(guī)律、理論知識和管理方法,從而提高控制和駕馭員工安全行為的能力,能夠為實現“人人都是安全人”“人人都是安全員”的美好理想作出努力和貢獻。 
	由于我們的能力和水平所限,書中必定存在錯漏或謬誤。我們衷心期望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羅云 
	2011年5月于北京
	
 
	       羅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安全生產理論專家組成員; 
	     全國總工會勞動保護專家顧問組組長; 
	     公安部安防協(xié)會專家成員; 
	    國家民航總局安全專家; 
	   國家安監(jiān)總局培訓指導委員會專家; 
	    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理事; 
	    世界安全聯合會會員(World Conference on Safety Science); 
	    中國少兒基金會“安康計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市安全生產專家; 
	   《中國安全科學》、《勞動保護》、《現代職業(yè)安全》、《當代礦工》、《安全》、《安全環(huán)保學報》、《安全環(huán)境工程》等雜志編委。
 
	第一章概論/1 
	第一節(jié)員工安全行為管理的目的1 
	第二節(jié)安全行為科學的發(fā)展狀況2 
	第三節(jié)安全行為科學與有關學科的關系2 
	一、安全科學與安全行為科學2 
	二、安全原理與安全行為科學3 
	三、行為科學與安全行為科學4 
	四、心理科學與安全行為科學4 
	五、安全管理科學與安全行為管理6 
	第四節(jié)人因的重要性6 
	第五節(jié)安全行為科學基本理論8 
	一、安全行為科學的研究對象8 
	二、安全行為科學的研究任務10 
	三、安全行為科學的研究原則與方法10 
	四、安全行為科學的理論基礎11 
	五、安全行為科學的研究內容12 
	六、借鑒行為科學的方法來發(fā)展安全行為科學13 
	第二章人的安全行為模式及特點/14 
	第一節(jié)生理學意義的行為模式14 
	一、人的生理學行為模式分析14 
	二、人的生理學安全行為規(guī)律15 
	第二節(jié)社會學意義的行為模式16 
	一、人的高級行為模式分析16 
	二、人的高級行為控制18 
	三、人的“安全需要”行為模式分析20 
	四、人的安全行為的一般控制方法20 
	第三章影響人行為的因素分析/24 
	第一節(jié)個性心理因素24 
	一、個性心理特征對人的行為的影響24 
	二、個性傾向性對人的行為的影響32 
	第二節(jié)社會心理因素35 
	一、社會知覺對人的行為的影響35 
	二、價值觀對人的行為的影響37 
	三、角色對人的行為的影響38 
	第三節(jié)社會因素40 
	一、社會輿論對個人行為的影響40 
	二、風俗與時尚對個人行為的影響41 
	三、正確看待各種社會因素對個人行為的影響42 
	第四節(jié)生理因素42 
	一、年齡42 
	二、人的感官系統(tǒng)43 
	三、人體自身變化規(guī)律——人體生物節(jié)律43 
	四、人體常見的生理反應——疲勞44 
	第五節(jié)環(huán)境、物的因素44 
	第四章人的事故心理分析/46 
	第一節(jié)事故心理結構的測評46 
	一、概述46 
	二、事故心理結構的要素47 
	三、可能造成事故的心理因素及估量48 
	第二節(jié)人因事故模型51 
	一、瑟利事故模型52 
	二、威格里斯沃思事故模型54 
	三、勞倫斯事故模型55 
	四、安德森事故模型57 
	第三節(jié)事故心理因素分析58 
	一、心理素質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58 
	二、事故發(fā)生前的心理分析59 
	三、發(fā)生事故的心理因素60 
	第四節(jié)導致事故的心理預測和探討62 
	一、性格與事故的關系62 
	二、情感與事故的關系63 
	三、造成事故心理預測的可能性和必要性64 
	四、造成事故心理的預防65 
	第五節(jié)事故心理的控制65 
	第五章人為失誤分析與控制/67 
	第一節(jié)人為失誤概念67 
	第二節(jié)人為失誤的表現形式68 
	一、感知差錯68 
	二、判斷、決策差錯69 
	三、行為差錯70 
	第三節(jié)人為失誤產生的過程71 
	第四節(jié)人為失誤的類型72 
	第五節(jié)人為失誤的控制對策73 
	一、防止人為失誤的技術措施73 
	二、防止人為失誤的管理措施73 
	三、防止人為失誤的文化措施75 
	第六章人的安全素質分析/77 
	第一節(jié)人的安全素質77 
	一、人的安全素質的內涵77 
	二、提高人的安全素質的手段78 
	第二節(jié)人的安全意識78 
	一、感覺、知覺與行為安全79 
	二、記憶、思維與行為安全89 
	三、情感、情緒與行為安全95 
	四、意志與行為安全99 
	第三節(jié)人的安全態(tài)度101 
	一、人的態(tài)度與安全行為101 
	二、對不良安全態(tài)度的改變102 
	第四節(jié)安全觀念和安全責任分析103 
	一、人的安全觀念評析103 
	二、安全責任體系107 
	第七章員工行為激勵與管理/109 
	第一節(jié)領導理論109 
	一、領導力的概念109 
	二、幾種典型的領導理論111 
	三、領導者的功能、素質及決策行為114 
	四、安全領導與安全管理的聯系和區(qū)別116 
	第二節(jié)員工行為激勵理論117 
	一、員工行為激勵的基本概念117 
	二、行為激勵的過程118 
	三、行為激勵的主要原則119 
	四、員工安全行為激勵的理論120 
	第三節(jié)員工安全行為激勵方法136 
	一、激勵方法的分類137 
	二、常用的激勵方法138 
	第八章員工安全心理測評方法技術/142 
	第一節(jié)員工安全心理測評指標體系的設計142 
	一、員工安全心理測評指標體系的建立142 
	二、員工安全心理測評方法的選擇142 
	第二節(jié)員工安全心理測評工具143 
	一、量表設計原則143 
	二、量表設計程序143 
	三、測評量表144 
	第三節(jié)員工安全心理干預與管理151 
	一、員工精神狀態(tài)的干預與管理151 
	二、員工自信安全感的干預與管理153 
	三、員工意志力的干預與管理155 
	四、員工樂觀程度的干預與管理156 
	五、員工性格類型的干預與管理157 
	六、員工心理承受力的干預與管理159 
	七、員工氣質類型的干預與管理160 
	八、員工性格傾向的干預與管理162 
	第四節(jié)員工安全心理測評應用實例164 
	一、測評實例概況164 
	二、測評指標統(tǒng)計分析165 
	第九章安全行為管理的應用/171 
	第一節(jié)員工行為管理技術171 
	一、行為管理的行政手段171 
	二、行為管理的經濟手段173 
	三、行為管理的文化手段174 
	第二節(jié)人為因素的安全管理176 
	一、人的可靠性分析與評價176 
	二、安全行為抽樣技術177 
	三、特種作業(yè)人員安全管理178 
	四、安全行為“十大禁令”179 
	第三節(jié)安全行為科學的具體應用180 
	一、用安全行為科學分析事故原因和責任180 
	二、在安全管理中運用安全行為科學181 
	三、運用安全行為科學進行安全宣傳與教育183 
	四、用安全行為科學指導安全文化建設183 
	五、塑造安全監(jiān)管人員良好的心理素質183 
	六、組織心理在安全中的應用184 
	第四節(jié)安全行為科學的應用分析實例188 
	一、一起機械事故的行為分析188 
	二、飄帶的啟示——安全環(huán)境對工作心理的作用189 
	三、美國公司推行的“工人自我管理”190 
	四、用行為科學分析事故行為的實例190 
	第十章現場員工安全行為管理/196 
	第一節(jié)班組安全管理方法196 
	一、班組安全管理的概述196 
	二、班組安全管理的原則196 
	三、班組安全管理的方法197 
	第二節(jié)班組安全文化建設與行為管控199 
	一、班組安全文化建設理論199 
	二、班組安全文化建設團體方法體系209 
	三、班組安全文化建設個人方法體系241 
	第三節(jié)人為因素事故預防技術267 
	一、事故可預防性理論267 
	二、事故的宏觀戰(zhàn)略預防對策267 
	三、人為事故的預防271 
	第十一章基礎建設與行為管理/275 
	第一節(jié)安全生產“三基”建設概述275 
	第二節(jié)安全生產“三基”建設體系及模式276 
	一、“三基”體系結構276 
	二、“三基”體系建設模式277 
	三、“三基”體系建設要素277 
	第三節(jié)安全生產“三基”建設任務278 
	一、強化和落實人員行為規(guī)范278 
	二、強化生產作業(yè)過程管理280 
	三、加強班組基層建設281 
	四、加強崗位基層建設282 
	附錄員工安全心理測評量表/290 
	附錄1精神狀態(tài)測試290 
	附錄2自信安全感測試294 
	附錄3意志力測試295 
	附錄4樂觀程度測試298 
	附錄5性格類型測試299 
	附錄6心理承受力測試303 
	附錄7氣質類型測試305 
	附錄8性格趨向測試307 
	參考文獻/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