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你花錢明智嗎?
巧妙地花一筆錢和掙到這筆錢一樣困難。比爾·蓋茨
你花錢明智嗎?
如果被問到這個問題,有多少人可以自信地點頭回答呢?
我們每天都在花錢。即使不使用現金,也可以刷信用卡購物,可以從存款賬戶中扣減健身房的會費。人們無法避免花錢這件事。
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買東西的那一天嗎?
可能是緊緊攥著零花錢,到附近點心店的那一天;可能是用積攢的壓歲錢買下游戲機的那一天。正是在那一天,你真切感受到,只要付了錢,就可以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著實是無比快樂的。
從點心、果汁、游戲機,到自行車、衣服、鞋子,甚至是汽車、住宅,隨著我們逐漸長大,購買物品的種類涉及方方面面,單次支付的金額也逐漸增加。我們不只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必要的東西,還會為將來存錢,也會投資理財產品。
我們雖然完全習慣了花錢這件事,但面對開頭的問題,還是無法回答。
回顧過去,我們會發(fā)現,人類關于金錢使用方法的技術、知識積累,以及經驗教訓的共享,遲遲沒有進展。1637 年,荷蘭發(fā)生了郁金香球莖的投機泡沫,很多人因此破產。之后,經濟泡沫雖然改換了發(fā)生的地點和名稱,但規(guī)模和造成的破產人數一直都在增加。直至現代,經濟泡沫仍在不斷發(fā)生。
經濟泡沫一定會破裂,大部分破產者都深知這一點,但還是會有人堅信自己不會有事。人們一直在重蹈覆轍。
一定能賺錢,這種無論怎么看都很可疑的投資口號,總是有人會輕信,并因此上當受騙,蒙受巨大損失。雖然證券公司的銷售人員在推銷理財產品時,禁止用一定能賺錢這種宣傳語,但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用這句臺詞勸別人投資。
聽到這句臺詞時,你恐怕也曾反復浮現過一個疑問:勸別人投資的人,為什么不自己去投資呢?但往往這些人可以巧妙地回答這個問題,所以當有人推銷一定能賺錢的投資時,我們最終還是會上當。
可能是渴望輕松掙錢的想法在作祟,筆者寫作本書時,曾在網上搜索,發(fā)現書名中包含一定賺錢這個詞的書籍有 224 種,打著必勝法旗號的書籍有 5828 種。后者中大部分和柏青哥
有關。有些人明知無法取勝,卻還是拿錢去賭博,這種人即使在今天也絲毫沒有減少的跡象。
那么,是不是變成有錢人就可以和金錢相處融洽了呢?好像并非如此。即使是暫時積累下萬貫家財的知名人士,等他們回過神來,發(fā)現自己積蓄見底,也可能去詐騙,最終誤了自己的一生。我們也經常聽說,中了彩票一夜暴富的人,領獎之后卻過得并不幸福。
這樣看來,我們目前還沒有能力馴服金錢,甚至可以說,人們一直受金錢的擺布。這種想法有些悲觀,但我們可以試著換一種思維方式。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使用金錢是很晚近的事情,我們對于金錢的使用方法還不熟練。這樣想如何?我們從猿猴進化為人,大約經歷了 20 萬年,而使用金錢的歷史還不足 3000 年。
希臘神話開始于公元前 15 世紀,在那個時代,對于人類來說,最強的武器是火。我們都知道普羅米修斯的故事。
將擁有創(chuàng)造天地能力的神之火焰,交給人類這種不成熟的存在,這件事在眾神中是個禁忌。但是,普羅米修斯違背了宙斯的命令,他相信人類得到火種后會變得更加幸福,于是將火種交給了人類。
得到火種的人類,雖然創(chuàng)造了文明,但也正如宙斯預言的,他們使用火制造武器,相互戰(zhàn)爭。曾是猿猴的人類,得到火種之后雖然變得更有智慧,但有時卻比猿猴還要愚蠢。
接著,一個對人類來說可以與火匹敵、強大又危險的工具登場了。這個連發(fā)展了自然物理學和數學的古希臘人都想象不到的工具,就是本書的主題:金錢。
現存最古老的鑄幣,是公元前 7 世紀呂底亞王國鑄造的獅幣。下面我
們簡略回顧一下貨幣的歷史。
最初,我們進行物物交換,但物物交換很不方便,為了克服不便,我們開始使用寶貝等貝類、谷物作為代替物交換。隨著時代推移,我們開始使用青銅、鐵、銅以及金、銀等金屬,最終出現了金屬鑄造的貨幣。金屬鑄幣始于公元前 7 世紀,即近 3000 年前。
貨幣登場至今,已經經歷了近 3000 年,職能范圍也發(fā)生了擴展,在支付手段的基礎上,增加了價值尺度和貯藏手段的職能。
貨幣價值尺度的職能是最近才開始出現的。江戶時代,石高是衡量大名權力與財富的尺度,但在江戶時代以前,衡量的尺度是布匹。
原本,價值的種類有很多,如稀缺價值、文化價值、美學價值、存在價值等,每一個都特點鮮明,無法用金錢衡量。這些價值雖然沒有消失,但是現在,文化遺產、月球上的土地、二氧化碳排放權,甚至是人的生命,都有標價,各種價值正在逐漸匯集為貨幣價值。
金錢作為貯藏手段,也給人類帶來了一些好處。若我們將來遭受災難,金錢可以幫我們規(guī)避風險。遠古時候,人們當天捕獲的獵物只能當天消費掉。金錢出現后,人們就可以把吃不完的獵物賣給其他人,把獲得的金錢儲存起來,在饑餓的時候用來購買食物。
可以說,金錢使人們認識到未來的不確定性,在金錢出現之前,我們從未想過這一點。我們從努力過好當天的生活,發(fā)展到開始思考如何使自己整個人生的幸福最大化,F代人繳納養(yǎng)老金、儲蓄、購買生命保險,都是為了應對不確定性。
再次翻閱歷史,我們會發(fā)現,不確定性作為概率論這門學問被人們接受始于 17 世紀。在此之前,我們認為所有事情都由神來決定,人類不用
擔心不確定性和偶然性。
人們想要避開不確定性,但有時也會為了快速發(fā)財,明知賭博具有不確定性,仍然對其興致勃勃。人們不可避免地會面對不確定性,它是影響人生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我們意識到這一點只有區(qū)區(qū) 400 年。
和普羅米修斯的火種一樣,金錢對于人類來說也是還沒能熟練使用的工具。
讓我們回到開頭的問題。筆者認為,人類之所以還沒有熟悉使用金錢的方法,是因為不習慣將金錢作為價值尺度和貯藏手段。
首先,我們不知道合理推斷貨幣價值的方法。其次,我們還沒有確立起應對不確定性的正確方法?梢哉f,這兩點就是無法明智使用金錢的主要原因。
針對第一點,我們建立了金融理論和金融工程學,用來推測物品、服務、項目和企業(yè)的貨幣價值。針對第二點,我們發(fā)展出概率論、統計學、行為經濟學等學科。
金融理論、金融工程學、概率論、統計學、行為經濟學彼此之間關系密切。縱觀這些理論,筆者將前人關于物品、項目的價值不確定性關于金錢的心理等知識進行系統地總結,試圖回答如何明智地使用金錢這一問題。這就是本書的內容。
這些智慧并不是萬能的,這一點自不待言。而且,正如本書將要闡明的,和金錢相關的決策與人的心理密切相關,所以,即使具備理論和方法,也不一定能夠做出合理的判斷。
雖說如此,但從猿猴進化成人、擁有了金錢的我們,是無法再次變回猿猴的,因此,我們應該學習掌握前人積累下來的智慧。
本書并不會詳細論述各種理論和方法,而是以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須具備的金錢智慧為焦點。這也是為什么本書自詡日常經濟學。當然,要在商業(yè)世界里幸存下來,這些知識是必不可少的。
本書的關鍵信息是為了擁有更加充實的人生,我們不能被金錢擺布,我們要控制它。
雖說要控制金錢,但本書并不包含必定賺錢的投資術。我也絲毫不打算提倡簡單的拜金主義。在電影《華爾街》中,投資家戈登·蓋柯曾提倡greed is good(貪婪是好東西),這種思想備受贊揚的時代早已過去。
但本書也并不是一味崇尚樸素節(jié)儉的道德書。在這個時代,氣候異常、地震頻發(fā)、經濟危機蔓延,不確定性達到空前的程度,為了保護自己,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
如何有效地使用有限的金錢,如何適當地投資自己,使自己成長,使人生更豐富多彩呢?
如果本書能將這些智慧和更多的人共享,能夠為讀者提供一點幫助,對筆者來說,真的是無上的喜悅。
后 記
我從學校畢業(yè)、步入社會,先是進入日本的銀行,又轉戰(zhàn)外商投資銀行,現在自己創(chuàng)業(yè)經營公司,一直都在從事金融類工作,也都和金錢有關。
因為工作需要,我學習、運用金融理論、概率論和統計學。閱讀了大量金融學和經濟學的書籍和論文,也學習了風險管理和行為經濟學。
每一天,我在處理和金錢相關的工作、接觸和金錢相關的理論和研究時,都會很在意如何讓更多的人普通的企業(yè)職工、社會人士,也可以了解金融的世界。
序言中我提到,雖然不存在和金錢毫無關系的人,但也不能說我們在金錢方面是很有智慧的。金錢是非常方便的工具,同時,它也是非常危險的東西,我們在使用時必須加以注意。
幸運的是,關于金錢的理論、研究和方法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但是,很多知識只有金融界的專業(yè)人士在使用。
我們從猿猴進化為人,辛辛苦苦獲得的理論、方法究竟是什么,又有什么價值,這些知識必須由專業(yè)人士傳遞給更多的人知曉。
實際上,關于金融的書籍非常多,其中也有很多好作品。但是好的作品很有嚼勁,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輕易看懂的。另一方面,以普通讀者為對象的金融類啟蒙書也有許多,雖然其中有很多好作品,但過于追求通俗易懂,只介紹了廣大金融理論的一小部分,沒能展示金融界全像。
金融理論、概率論、統計學、行為經濟學等關于金錢的理論、方法究竟有什么意義?它們彼此間有什么關系?難道就沒有一本可以展示金融界全像,簡潔明了且通俗易懂的書嗎?我抱著這種想法,開始執(zhí)筆寫作本書。
在這個過程時,日經 BP 社的谷島宣之先生給我提供了許多建議,彌補了我文筆上的不足。同時,我還得到了小林英樹先生關于出版的各種建議。
此外,在寫作本書時,我還在日經商業(yè)在線上開設專欄,連載野口真人的日常經濟學:輕松的經濟學建議。本書第二章的內容,就是專欄中的《三分鐘知曉自家房屋合適價格的方法》一文潤色修改而成的。
與本書內容有關的一些日常案例,如果讀者想要了解更加詳細的說明,可以去看一看我的專欄。我也希望能夠在專欄上回答本書讀者提出的問題。
如果讀者們在閱讀本書后,對金融產生興趣,希望大家可以觸類旁通,閱讀更多更好的作品,繼續(xù)學習關于金錢的知識。我會將寫作過程中的參考書籍列表附于書后,供大家參考。
2014 年 10 月 27 日
野口真人
出版后記
人類使用金錢,把金錢作為一種工具,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但數千年來卻反被金錢束縛。如今,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和金錢打交道,現代城市中的人若沒有金錢,將無法生存。我們對金錢的追捧也達到頂峰,所有的成功學都必然伴隨著追求財富。我們也感受到了資本的力量,金融業(yè)用金錢掀起滔天大浪。那么,金錢和財富到底存在何種關系,我們又該如何馴服金錢呢?閱讀本書,相信你會找到一些答案。
本書作者野口真人是日本金融和證券方面的專家。在本書中,他基于金融學、行為經濟學、概率論和統計學的理論,系統地總結了關于商品的價值和價格、現金流量和現值、時間對價值的影響、概率在決策中的作用、風險和回報的選擇等知識,有助于讀者了解如何使用金錢,怎樣進行投資,如何應對不確定性等。我們每天的金錢支出,哪些是投資,哪些是消費,哪些又是投機?鉆石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房價在什么位置是合理的?高檔商區(qū)的消費為什么高于其他地方?我們如何感知時間,時間對我們的經濟行為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概率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如何通過風險和回報制定投資決策?為什么現金不會創(chuàng)造價值,只有人才能創(chuàng)造價值?諸如這些問題,本書一一給出了解答。
正是有感于市場上缺乏深度和廣度兼具的金融啟蒙類書籍,作者寫作了這樣一本書,用通俗的語言,生活化的場景,為我們介紹了金融學的全像,讓我們深入了解金錢對于人們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我們得以揭開面紗,發(fā)現金錢的真相,更恰當地看待金錢在人生中的位置,更理性地對待金錢。
正如本書所說,現金是死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人能產生現金流量。同樣,我們也要在慎重管理風險的同時,活出更好的人生。對待金錢,我們要牢記現金流量、時間價值和不確定性,這些概念是發(fā)現事物真實價值的關鍵。
服務熱線:133-6631-2326 188-1142-1266
服務信箱:reader@hinabook.com
后浪出版公司
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