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高速鐵路軌道動力學-模型、算法與應用》專著的姊妹篇,重點論述了若干典型的高速鐵路車輛-軌道耦合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與程序設計,內容包括:軌道不平順功率譜及數值模擬、軌道結構動力分析的傅里葉變換法與程序、軌道單元模型與軌道結構動力有限元方程、車輛垂向振動模型及動力學方程、車輛-軌道非線性耦合系統(tǒng)動力分析的交叉迭代算
紅層泥巖鐵路路基--路用特性、工程對策及關鍵技術
高寒區(qū)(嚴寒區(qū))膨脹土是一個新的凍土學與凍土工程重大問題。本書圍繞高寒區(qū)高鐵建設發(fā)展的工程需求,較全面介紹了高寒區(qū)膨脹土的基本特性、凍融特性、脹縮特性、流變特性、凍融損傷宏細觀特性與相應的分析理論、方法,以及膨脹土邊坡與隧道的工程問題、分析方法、處置措施。主要內容包括:高寒區(qū)膨脹土基本特征及其與非凍土區(qū)膨脹土之間差異、
本書介紹了鐵路線路的平面、縱斷面,路基、軌道等線路的組成,線路種類、道岔編號、線路編號、線路有效長計算等站場基礎知識,分析了中間站、區(qū)段站、編組站等各種站型布置圖,同時也介紹了高速鐵路站場和鐵路樞紐,在每個項目的拓展知識部分介紹了城市軌道交通線路與車站。
鐵路實體選線是傳統(tǒng)中心線選線在三維設計環(huán)境下的拓展,是最能反映選線設計本質的一種三維正向設計模式。鐵路三維環(huán)境的快速建立是實現鐵路實體選線的關鍵。本書從長大帶狀三維地形環(huán)境建模、三維工程地質環(huán)境建模、線路實體三維自動化建模、列車與線路三維運動場景建模與仿真四個方面,系統(tǒng)介紹了面向實體選線的鐵路三維環(huán)境建模理論與方法,基
本書闡述了作者及其課題組在鐵路軌道高聚物彈性元件非線性剛度測試方法、表征模型、設計理論、老化預測及其工程應用實踐等方面所取得的系統(tǒng)性成果。全書共8章,前兩章介紹了高聚物宏觀力學性能熱轉變現象、原理及其熱轉變過程的預測方法;第3、4章提出了軌道高聚物彈性元件非線性剛度測試新技術及理論表征模型;第5-7章通過實際工程案例,
高速鐵路服役期路基健康監(jiān)測與診斷技術對確保高鐵線下工程運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工程應用價值。本書結合模型試驗、現場試驗、數值模擬與理論分析開展系統(tǒng)研究。首先總結歸納山區(qū)高速鐵路服役期路基病害的類型和成因,其次介紹服役期路基健康監(jiān)測技術與診斷系統(tǒng)構建原則與方法,然后詳細研究服役期路基動力響應演變規(guī)律及災變機理,并在此
本書以成渝客運專線內江北站為依托,通過大量的紅層砂泥巖物理力學性能試驗、理論分析和數值模擬,在總結紅層軟巖時效性膨脹和蠕變特征的基礎上,結合深路塹開挖過程,揭示路基長期持續(xù)上拱變形的內在機理,并初步建立路基時效性上拱變形理論模型,提出一種新型弧形樁板結構以有效控制路基上拱變形;介紹了紅層軟巖區(qū)深路塹路基長期上拱變形問題
《道岔故障智能診斷》在介紹道岔和微機監(jiān)測曲線的基礎上,深入分析道岔故障模式及其在道岔動作曲線上的表征規(guī)律。針對道岔故障少樣本的情況,提出道岔異常曲線的識別方法和基于相似度的道岔異常曲線識別方法;針對無道岔故障樣本的情況,提出基于無監(jiān)督學習的道岔曲線自動聚類方法和基于深度學習的道岔故障診斷方法。后分別提出基于道岔曲線特征
鐵路建設方案研究是鐵路勘察設計等前期工作過程中一個非常關鍵和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建設方案選擇的客觀、合理,都會對工程投資、建設周期、規(guī)模及運營效益,以及沿線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國防建設等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了提高鐵路建設方案比選的科學性和定量化水平,本書通過對鐵路實際勘察設計和建設經驗的總結,并利用全壽命周期和混合多屬性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