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憶與書寫》是杰出歐洲中世紀史專家帕特里克·格里的論文選編,所收論文涵蓋了他近半個世紀學術生涯的主要方面,涉及族群意識、社會變遷、文化結(jié)構、歷史記憶、民族主義和基因技術的歷史學應用等多個重要領域。 《歷史、記憶與書寫》旨在向中國讀者介紹格里的研究,不僅看他面對遙遠的過去時如何提出問題、組織材料并給出解釋,更重
《宋史研究論叢》是已故著名歷史學家漆俠先生創(chuàng)辦的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主辦的一份學術論文集刊。本集刊注重學術研究中的“新材料、新方法、新觀點”,主要刊發(fā)宋史領域?qū)W術論文,兼及遼夏金元史。此為第21輯,收錄30篇學術專論,分為宋代政治史、經(jīng)濟史、思想史、文獻與考證、史學與地方社會、金
本書從古史研究的角度深入發(fā)掘清華簡的文獻價值。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辨?zhèn)纹敝铝τ谖墨I的辨?zhèn)喂ぷ,具體探討清華簡《尹誥》《說命》《耆夜》《保訓》四篇;中編“征史篇”重點研究清華簡《厚父》《皇門》《祭公》《芮良夫毖》所反映的西周早、中、晚時期的政治史;下編“稽古篇”意在通過對清華簡《尹至》《尹誥》《赤鵠之集湯之屋
《當代港澳研究》是目前國內(nèi)一份公開發(fā)行的港澳研究專題刊物,也是早創(chuàng)辦的港澳研究學術刊物之一?镉蓢鴥(nèi)港澳研究的主要學術機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辦,集中刊載有關港澳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社會、法律以及港澳與內(nèi)地合作等方面的研究論文,充分反映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和發(fā)展狀況,是港澳研究及實
本期書稿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國別和區(qū)域聚焦:中東歷史與現(xiàn)實的多維探討”,主要文章包括周烈老師的《中東亂局中的黎巴嫩真主黨》,王天星的《埃及設立憲法法院的原因》,郭才華老師翻譯的《阿拉伯的什葉派紐帶——理解伊朗在阿拉伯世界的影響力》,顧堅的《1896-1899年的英國蘇丹遠征研究》,黃超的《埃及近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與
《?L安?W研究》爲陝西師範大?W國?H?L安?W研究院主?k的專?I?W?g集刊,此爲第三輯。本輯分爲“?L安?W?c?L安?W者”“典籍?c古文字研究”“古代?v史文化探討”“《陝西通史》修訂本樣稿?x刊”“書?u”五個欄目,對於促?M“?L安?W”?W?g探索?c?l展具有重要意?x。
《遼金史論集》是歷年***的遼金史研究成果匯編。2015年在遼寧康平召開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學術研討會,從會議論文中精選出來26篇論文,組成《遼金史論集》(第十五輯)。文集的內(nèi)容包括對遼建國國號及帝后的考證,東丹遺民的流向,契丹文的研究及金代墓志、墓碑、石像生、摩崖題記等的考述,多為我國遼金史專家對遼金時期歷史及文物的*
《西部考古》是在西北大學“雙一流”建設項目、考古學陜西省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考古學與文化遺產(chǎn)學學科建設陜西省特色學科建設項目、陜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勢學科建設項目資助下,由文化遺產(chǎn)研究與保護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北大學絲綢之路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考古學研究中心、邊疆考古與中國文化認同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和西北大學唐仲英文化遺產(chǎn)研究與保
風俗是長期相沿、積久成習的社會風尚,對社會政治的整合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是一種軟控制。兩漢時期是中國傳統(tǒng)風俗觀念的形成期。在兩漢時人的觀念中,風俗不僅是學術探討的對象,而且與國家的興衰息息相關。為此,兩漢有識之土和統(tǒng)治者都主動關注風俗,強化對風俗的認知和干預,使得風俗觀念與政治文化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秲蓾h風俗觀念與社
西非內(nèi)陸國家馬里共和國,是非洲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中古時代,曾是加納、馬里、桑海等王國的中心地區(qū)。位于尼日爾河內(nèi)河三角洲的多貢高原,是世界罕見的丹霞地貌奇觀,世代居住于此的多貢民族積淀了著名的多貢文化,是自然與文化兼?zhèn)涞摹半p料”人類遺產(chǎn)。在擺脫了殖民主義統(tǒng)治后,馬里于1960年正式建立共和國。獨立以來,政局較穩(wěn)定,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