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在佛學研究方面的成果。書中討論了印度佛教傳入與當時玄學、儒家、道家的關系和爭論,介紹了隋唐時期天臺宗、華嚴宗、禪宗發(fā)展的歷史及其主要思想,分析了中國歷史上儒釋道三教沒有因宗教思想文化的不同而發(fā)生戰(zhàn)爭的內(nèi)外原因,考證了與佛教相關的部分文獻等,并收入了作者對《心經(jīng)》的通俗講義。書中注重從佛道比較的視角來研究
《受用一生的心理課第2版》帶領廣大讀者走入有趣的心理學世界!妒苡靡簧男睦碚n第2版》中匯聚了眾多心理學教授的經(jīng)典理論,分別從成功心理、社交心理、職場心理、情緒心理、幸福心理、健康心理、婚姻心理、教子心理、心理暗示等方面,對心理學知識進行了全方位的介紹,使讀者通過了解心理學的精華,創(chuàng)造幸福的人生。
本書首先對高職生的心理特點及其相應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對策進行研究,具體包括高職生的自我同一性與疏離感、自尊與自我妨礙、學習心理、情緒心理、意志品質(zhì)、人際關系、社會支持、生活希望感和生活滿意度等內(nèi)容。其次,基于高職生的心理特點,對高職院校如何以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傳統(tǒng)的病例診斷式消極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系統(tǒng)研究,具體包括高職
《心理與教育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SPSS應用教程》是在編者多年教學實踐基礎上編寫而成。全書共10章內(nèi)容,分別是:概述,數(shù)據(jù)文件的建立、編輯與整理,描述統(tǒng)計,假設檢驗原理與單樣本t檢驗,相關分析,雙樣本t檢驗,單因素和多因素方差分析,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與混合設計,線性回歸,非參數(shù)檢驗。全書以統(tǒng)計方法理論為主線索,以SPSS1
《老子章句淺釋》,臺灣劉瑞符先生著。中國文化的源頭之一是道家,道家的代表作即為《老子》,故歷代注釋、解讀、研究《老子》之作,不絕如縷。盡管如此,本書亦有其獨到之處。它把《老子》的內(nèi)容概括為兩大項:一為講自然之道者,一為講人為何法此自然之道。作者據(jù)此體例,加以撰述,對于讀者認識自然之道及其可以其為法之義,當能有所助益。作
本書通過對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的深入研究,肯定了“宗教”和“非理性”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意義,將道教提升到學術層面來探討,期在重新建構道教思想體系。書中指出,道教作為一種宗教,雖然不同于儒家與道家,但其思想源流卻又離不開這兩家,它從一開始就是以儒道互補為特征的。
錦州北普陀寺坐落在錦州城北10里關外第一佛山北普陀山上,傳說它是觀音菩薩在中國北方的顯化道場。錦州北普陀寺始建于唐代,歷史悠久,聲名遠播。歷代高僧大德、文人雅士留下眾多的楹聯(lián)、詩文,是古寺千年滄桑的見證,為這千年古剎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本書從建筑、佛寶、高僧、逸事等多個角度,講述了錦州北普陀寺的歷史變遷,介紹了重建后
現(xiàn)代社會,我們面對著復雜的人際關系,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是必需的。一個輕易被情緒控制的人,心緒不夠穩(wěn)、負面情緒多的人,是很難從容應對社交中的磕絆的!缎睦韺W與情緒調(diào)控》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詳細闡述了情緒掌控的方法,并引用中外聞名的事例進行形象的說明,使讀者能夠認知自己的情緒,運用控制情緒的技巧,消除負面心態(tài),積極樂觀地生
本書收入作者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所寫的已刊或未刊論文,表現(xiàn)了作者在1949年前對哲學的探索與思考,以及在1949年后至“文化大革命”期間,因受極左思潮影響,一個中國學人從想當“哲學家”而最終只能做一個“哲學工作者”的歷程。
北京大學哲學系創(chuàng)辦面向全國以及整個華語世界的哲學學術出版物《哲學門》,書已入選CSSCI來源集刊(集刊類),本次以中國近現(xiàn)代哲學思想為研究專題,收錄了景建峰、劉崧、呂明恆、賴區(qū)平等學者原創(chuàng)文章,同時還輯錄了李振東、吳功青、侯杰耀等學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