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現有西藏考古發(fā)現資料的系統(tǒng)整理,本書試圖從不同的層面來構建西藏高原史前史的基本構架,并將考古材料盡可能地作為復原西藏早期人類生活面貌的素材,從中窺視社會生活的不同側面。作為迄今為止第一部基于考古學文本書寫的西藏史前史,與過去的西藏古史觀相比較無疑具有突破性的進展,它摒棄了基于傳統(tǒng)的漢藏文獻進行文本書寫的模式,首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來有1億多,土地面積有21.6萬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fā)展!睘榇,首都博物館特舉辦”地域一體o文化一脈京津冀歷史文化展”,旨在中國古代社會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沖突與融合的背景下,以京津冀協同發(fā)
本書是北方青銅考古研究的專題論文集,計收錄論文18篇,分五部分:燕山南北、東周文化帶及鍬與胡的討論、游牧經濟的出現、基地社會結構分析、中國北方與歐亞草原交往等。
中國古代玉器綜合研究為大型綜合研究項目,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持,選擇考古發(fā)掘出土的典型批次(組合)玉器,在較為廣泛空間(大致涵蓋北起遼河流域南到太湖流域西至甘青地區(qū))和時間(新石器時代至漢代)內,探尋古代玉器發(fā)展的路徑與特點,在多學科結合綜合研究基礎上,重點推動新方法、新技術應用,創(chuàng)建中國古代玉器系列研究資料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的《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是最具普遍性的國際文化遺產保護工具!秾嵤┦澜邕z產公約的操作指南》中含有評價世界遺產“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標準,不斷修訂,反映出世界遺產保護運動的發(fā)展軌跡。本書以《指南》中文化遺產標準的修訂為切入點,通過對30多個版本的《指南》及背景文件的研究,闡明標準變化的原因、方式
本文通過對發(fā)掘出土鍑的類型學分析,初步梳理出晚期鍑的器身演變線索,并進一步將非發(fā)掘出土鍑帶入這一類型學分析框架以準確判斷其年代,然后用年代比較明確的中原文化遺址和墓葬中所出的鍑形器來驗證形制演變分析的科學性。在器身演變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鍑的器耳、高圈足、紋飾的演變規(guī)律,以及提梁、器蓋的出現及中原同類炊器形制的影響
由于自然、地理、歷史、文化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對自然界常有不同的認識特點,從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知識體系。由于生產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也由于歷史和文化因素的影響,不同的民族常會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生產技術、生活技巧和社會習俗。本書以主要生活在中國云南省南部,以梯田稻作為特色的哈尼族為研究對象,以挖掘哈尼族生物多樣性智慧為目標,揭示
《中國玉器年鑒(2015)》是對2014年玉器市場的總結與研究。目的是通過《中國玉器年鑒(2015)》的閱讀,使讀者對當年的玉器行業(yè)有一個基本認識,能正確把握玉器行業(yè)未來趨勢,為廠家、商家、行家及藏家提供把握玉器行業(yè)現狀及未來趨勢的工具!吨袊衿髂觇b(2015)》適合于從事玉器研究的專家學者及廣大愛好者參考閱讀。
本書為紀念北京建城3060年的文集。書中收錄34篇文章,分"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西周燕國青銅器與銘文""召公家族""燕國史事研究""燕文化研究""琉璃河遺址出土器物"六個方面,介紹了近20年來關于北京琉璃河燕都遺址與燕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慶賀徐光冀先生八十華誕論文集》共收錄學界各類論文53篇,其中重點圍繞徐光冀先生研究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考古、城市考古、文化遺產保護和大遺址保護規(guī)劃領域展開。這些論文有些是在徐先生多年工作基礎上的深化研究,有些直接體現了先生在文物考古工作中的成績。
本書是由中國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聚落考古研究中心、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和鄭州師范學院聯合主辦的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內容涵蓋鄭州考古、歷史等學科的研究文章。
AsianArchaeology,anannual,English-languagejournal,iseditedbytheResearchCenterforChineseFrontierArchaeologyofJilinUniversity,aChineseMinistryofEducationsponsored
《西部考古》(第8輯)是在西北大學"211工程"經費資助下,西北大學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北大學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考古學研究中心、邊疆考古與中國文化認同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和西北大學唐仲英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技術實驗室聯合編著的學術年刊,收錄考古調查、發(fā)掘報告及研究論文等共計18篇,以中國西部地區(qū)為立足點
“這是當代將學識、性情和見解統(tǒng)一得最好的作品之一”。它以中國歷代各類人物的生存狀況、人生態(tài)度、命運遭際、成敗得失為依托,突出了他們人生的一波三折、起落跌宕、苦心經營、艱難成功,是首部中國人反思人生軌跡、吸取生活經驗的傳記體通史。它讓讀者在借鑒古代中國人生存智慧的同時,更多地感悟今天每個人的活法。讀史品人,以古知今,以史
所謂五山版漢籍,是指13-16世紀,日本鐮倉、室町時期,以鐮倉五山和京都五山為中心刊行的漢籍。漢字文化圈內書籍傳播是重要的交流形式。日本在保有漢籍的國家和地區(qū)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漢籍古抄本有近千種,其中不乏底本來源于唐抄本的嚴格意義古抄本。本論叢即以2014年3月舉辦的“東亞漢籍國際學術討論會”會議論文為基礎加工完善
《南京玩全攻略》是考拉旅行團隊精心打造的暢銷升級版游玩攻略。全書既有“玩轉秦淮河”“玩轉新街口”“玩轉鼓樓”“玩轉南京總統(tǒng)府”“玩轉玄武湖”“玩轉明故宮”“玩轉紫金山”“玩轉莫愁湖”等分區(qū)旅行攻略,也有南京人氣好玩熱地和考拉旅行獨家行程推薦。一冊在手,玩遍南京!
《英國玩全攻略(2015-2016最新全彩版)》是考拉旅行團隊精心打造的暢銷升級版游玩攻略。全書既有“玩轉倫敦”“玩轉蘇格蘭”“玩轉威爾士”“玩轉北愛爾蘭”等分區(qū)旅行攻略,也有英國人氣好玩熱地和考拉旅行獨家行程推薦。一冊在手,玩遍英國!
本書主要從中國與沿線國家經濟關系出發(fā),探討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zhàn)略的目標定位、推行的經濟基礎及其相關的對策研究等問題,包括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行的宏觀經濟基礎、微觀經濟基礎、貿易基礎,以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區(qū)域合作新模式、重點國家研究等方面。
《施瑯在臺灣勛業(yè)地研究》是作者在已出版的著作《施瑯評傳》《施瑯年譜考略》《施瑯將軍傳》及多篇相關論文的基礎上,結合新的研究成果,寫成的新專著。書中對施瑯在臺灣的勛業(yè)地等各類土地的取得方式、數量進行了詳細研究,闡述了施瑯的對臺政治主張和其在臺所擁產業(yè)之間的關系,分析了施瑯疏請留臺的復雜原因,評價了施瑯在臺經營官莊的貢獻。
《近代史資料專刊:侵華日軍731部隊細菌戰(zhàn)資料選編》由編譯者歷經十余年時間,搜集整理日本、蘇聯、美國國家檔案館解密的珍貴資料,以及中國細菌戰(zhàn)民間受害者要求日本國家賠償訴訟的法庭證言、日本東京地方法庭的審判判詞等,是目前為止關于日軍73l部隊在侵華戰(zhàn)爭期間實施細菌戰(zhàn)情況記錄最為全面的史料集,不僅有助于推動中國學術界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