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宋代珍貴古籍影印版,經(jīng)過古籍修復非遺傳承人精心修復后,力求保持古籍原貌進行呈現(xiàn)。卷1是醫(yī)學總論及本草、制藥等;卷2-4婦科病;卷5兒科;卷6七竅病;卷7-10諸風、腳氣、傷寒;卷11-20系按臟腑順序排列的一些內(nèi)科雜病;卷21消渴、淋閉等癥;卷22疔腫癰疽;卷23痔漏;卷24解毒并雜治;卷25備急諸術;卷26-
本項目是我國近40年來中藥材品種研究全新的研究成果,精編三冊,依據(jù)中藥材入藥部位細分為根及根莖、莖木皮、葉花、果實種子、全草、藻菌樹脂及其他植物、動物、礦物八大類別,涵蓋249組、700余種藥材。每組詳盡闡述本草考證、品種論述、提要及新注,輔以2659幅藥用植物與中藥材的墨線與彩色插圖,與正文內(nèi)容互為補充,直觀展現(xiàn)各品
本書收錄水族習用藥、常用藥1200種左右,詳細介紹了每種藥物的別名、來源、識別特征、生境分布、采收加工、藥材鑒別、化學成分、藥理、性味歸經(jīng)、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精選民族驗方、使用注意等實用知識。全書約130萬字,收錄3000多幅高清彩色照片,本書是國內(nèi)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介紹水族藥物識別與應用圖文并茂的彩色圖鑒,對更好地挖
本書是根據(jù)御醫(yī)袁鶴儕收集的驗方經(jīng)整理而成。有其自擬或修改的配方,也有同道的秘方,還有各地送呈上來的秘方,對于上呈的部分藥方的功用主治,還加了批語,并標明呈請人的名字。這些驗方多散見于其手稿之中,今其曾孫袁立人先生將其收集整理在一起,并按補益、內(nèi)、外、婦、兒、五官、美顏等分類,總計271首方,合而成冊。本書的出版是對寶貴
書名原作《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共31卷,系將《嘉祐本草》《本草圖經(jīng)》兩書合一,予以擴充調(diào)整編成。宋大觀二年(1108)經(jīng)醫(yī)官艾晟等重修,改名《經(jīng)史證類大觀本草》,政和六年(1116)又經(jīng)醫(yī)官曹孝忠重加校訂,再改名為《政和新修證類備用本草》。共載藥1748種,藥物分類大體沿襲《新修本草》舊例,僅將禽獸部
★本書系《中國民族藥用植物圖典》叢書之一種,榮選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圖書出版專項規(guī)劃項目,叢書包括藏族卷、水族卷、苗族卷、蒙古族卷、維吾爾族卷、壯族卷、白族卷、瑤族卷、侗族卷、黎族卷共10種。 ★本書由世界著名藥用植物學家、我國藥用植物學事業(yè)的主要奠基人和學術帶頭人肖培根院士和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中國民族醫(yī)藥學會首
本書收錄維吾爾族習用藥、常用藥500種左右,詳細介紹了每種藥物的別名、來源、識別特征、生境分布、采收加工、藥材鑒別、化學成分、藥理、性味歸經(jīng)、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精選民族驗方、使用注意等實用知識。全書約80萬字,收錄2000多幅高清彩色照片,本書是國內(nèi)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介紹維吾爾族藥物識別與應用圖文并茂的彩色圖鑒,對更好
本書收錄壯族習用藥、常用藥500種左右,詳細介紹了每種藥物的別名、來源、識別特征、生境分布、采收加工、藥材鑒別、化學成分、藥理、性味歸經(jīng)、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精選民族驗方、使用注意等實用知識。全書約80萬字,收錄2000多幅高清彩色照片,本書是國內(nèi)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介紹壯族藥物識別與應用圖文并茂的彩色圖鑒,對更好地挖掘、
本書采輯北宋以前歷代醫(yī)籍并征集民間驗方和醫(yī)家獻方整理匯編而成。宋徽宗時由朝廷組織人員編纂。理論方面除引據(jù)《內(nèi)經(jīng)》等醫(yī)學經(jīng)典,并結合當代各家論說深入闡述。首列運氣、敘例、治法及臨床各科病證證治等項,以下自諸風門至神仙服餌門共66門,涉及內(nèi)、外、婦、兒、五官、針灸諸科以及其他雜治、養(yǎng)生之類,并都有論說,辭簡理明。繼列各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