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穿越6500萬年、1萬年、100年為三個尺度,講述孩子為什么需要中國地理科普。以穿越6500萬年的時間線索,講述中國從哪里來,從而剖析華夏大地的階梯、地貌形態(tài)、動植物特點;以穿越1萬年文明為線索,講述北方、南方、西部的地理、民族、人口、文化變遷;以穿越100年為線索,從交通、水運、橋梁、航天等角度講述現(xiàn)代中國的大
本書是“浙江文叢”之一種。內(nèi)收吳云金石學著作刻本、稿本多種。有《兩罌軒題跋》《兩罌軒彝器圖釋》《二百蘭亭齋收藏金石記》《虢季子白盤釋文》《盤亭小錄》《漢建安弩機》《漢東海廟碑殘字》《惠山聽松石床題字》《二百蘭亭齋鑒藏書畫錄》等。吳云為清代最著名的金石學家,其所藏多稀見未傳之本。此次匯編影印數(shù)種,皆學界未見之本,翹首以盼
本書以涵芬樓藏宋本《資治通鑒》對傅增湘所藏百衲宋本《資治通鑒》進行改動,替換了其中個別卷葉,已非傅藏原貌。百衲本,是指用同一種書的不同版片拼印或用種書的不同版本拼配起來的本子。在現(xiàn)存古籍中,搜集建本殘帙種類最多的,是傅增湘先生所收藏的百衲宋本《資治通鑒》一書,集宋刊本七種合成,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
本書收錄的《宋元四明六志?庇洝酚坝“嬗汕宕鷮W者徐時棟校,陳子相補,為同治年間刊本,共31卷,分札記20卷,補遺2卷,?庇、佚文4卷,雜錄2卷,作者2卷,余考1卷。
《珠璣琳瑯一陜西歷史博物館金文集錄》包括上下兩冊,收錄了陜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300件商、周、秦、漢有銘文青銅器,其銘文涉及地名、官名、人名等,是研究商、周、秦、漢等時期歷史文化,以及中國文字從商周大篆到秦漢小篆、隸書嬗變的絕好資料。本書資料翔實,圖片高清精美,將每件青銅器的銘文拓片、銘文照片和器物圖像三位一體著錄,便于
《慶陽北石窟寺內(nèi)容總錄》是北石窟寺全面調(diào)查工作的一個階段性總結(jié),本著客觀、科學的原則,在對全部窟龕進行描述記錄的同時,輔以窟龕平面、立面圖及大量整體和局部照片,并收錄1949年后歷年的調(diào)查記錄,具有較強的資料性,為今后北方石窟造像的斷代和相關(guān)石窟的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本書是在2013年原版基礎(chǔ)上的修訂,補充了當
《江右文庫》“方志編”由通志卷、府志卷和縣志卷三部分構(gòu)成,本書稿屬于通志卷,由《江右文庫》編纂委員會主持編纂!督椅膸旆街揪帯ねㄖ揪怼酚涩F(xiàn)存六種通志組成,分別是:嘉靖林庭?修《江西通志》(三十七卷)、萬歷年間郭子章纂《豫章書》(一百二十卷,存三卷)、康熙于成龍等修《江西通志》(五十四卷)、康熙白潢修《西江志》(二百零
本書共五十冊,收錄域外漢籍通史類四種,按寫作年代編排,分別是:成書于15世界朝鮮王朝時期,由徐居正、鄭孝恒等編纂的26卷本《東國通鑒》;1644年日本,由林羅山、林守勝、林春齋、林春信等三代官學執(zhí)筆寫作的42卷本《本朝通鑒》;1745年,琉球國唐通事鄭秉哲編纂的25卷本《球陽紀事》;1884年由越南學者潘清簡編撰的53
這批史料文獻生成的時間,大都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其相當部分從收藏機構(gòu),收藏數(shù)量,開放情況,以及獲取難度而言,是具有相當?shù)南∪毙。這批史料主要涉及這樣一些方面:戰(zhàn)時政治與施政、戰(zhàn)時抗日軍事、戰(zhàn)時經(jīng)濟與財政、戰(zhàn)時文化教育、日偽的統(tǒng)治與掠奪、日偽投降和廣東光復(fù)、抗日救亡與戰(zhàn)時賑濟、戰(zhàn)時粵港澳關(guān)系。這批史料的影印出版,必將
巴彥淖爾是內(nèi)蒙古下轄的地級市之一,位于內(nèi)蒙古西部,北部為烏拉特草原,中部為陰山山地,南部為河套平原,屬典型的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理位置獨特,礦產(chǎn)資源、風能資源、日照資源豐富,硫鐵礦儲量居全國第一位,是中國國內(nèi)風能資源最富集的地區(qū)之一。巴彥淖爾境內(nèi)的河套灌區(qū)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區(qū),境內(nèi)的河套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