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包括自晚唐溫庭筠等十八人的作品五百首,共十卷。作品的年代大概從唐開成元年(836年)至歐陽炯作序的廣政三年,大約有一個世紀。其中收得最多的是溫庭筠,共六十六首、孫光憲共六十一首、顧敻共五十五首、韋莊共四十七首,最少的是鹿虔扆和尹鶚,人各六首。
最早的吳廷舉刊本《白沙先生詩近稿》(簡稱吳本),大陸僅得殘缺孤本,珍藏于湖南省圖書館。另一完整的本子,藏于臺灣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曾蒙香港中文大學黃坤堯教授幫助,陳永正教授取得該書的復印本,自夸奇福至,端不換公卿。竭數(shù)日力,持與各本?币槐,見本書《影印說明》。2023年是白沙先生595年誕辰,故影印珍本、陳永正教授
本書是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的詩集,包括《東坡先生笠屐圖》《蘇軾本傳》《石鼻城》《磻溪石》《樓觀》等,由施元之、顧禧進行注釋。
《唐詩三百首》是題往今來文人學者、幼兒啟蒙的經(jīng)典文學作品匯編,在當今諸多語文課本中出現(xiàn)的唐詩皆出自于此,可見其流傳之廣,影響深遠。清代學者蘅塘退士不滿《千家詩》收錄詩歌良莠不齊唐宋雜出、有律無古,遂“轉(zhuǎn)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編程這部優(yōu)秀的詩集。選詩310首,包含李白、杜甫、王維等七十七位詩人的名篇。此版《唐
本書是對《增訂注釋全唐詩》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增訂。主要是為了彌補不足與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本次增訂主要吸收了當今唐詩研究的最新成果,對作者小傳和注釋都做了新的補充和訂正,新增注釋一萬多條。本書的出版,會極大地推動唐詩研究的發(fā)展,對唐詩的普及也會有積極的作用。
《黔南游宦詩文征》是黔籍學者、藏書家朱啟鈐匯編的詩文集,是朱啟鈐整理貴州文獻其中的一種,今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書中匯集了明清兩代游宦貴州士子的詩文,共一百五十二家。尤其是其中的很多詩文集子,如今已成為絕版孤本,非常珍貴。這些詩文中記載了明清兩代士子游宦貴州的概況,可為學者研究貴州歷史文化、地域風貌和風俗人情提供了史料,
本書收錄傅玉書、傅汝懷父子所撰詩文集。《竹莊詩草》《竹莊文鈔》為傅玉書所撰,《香云草屋詩稿》為傅汝懷所撰!吨袂f詩草》十二卷,依年序編排,起于甲申(乾隆二十九年,公元一七六四年),汽于壬子(乾隆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九二年)。收錄傅玉書詩作數(shù)百首,是目前貴州省內(nèi)唯一的一部傅玉書詩集,彌足珍貴。《竹莊文鈔》十一卷首一卷,全六
《所至錄》是貴陽人盧戊原、永寧人吳寅邦等輯錄周夔詩文及宦地文人唱和的作品集。周夔字竹樓,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道光三十年由監(jiān)生選貴州永寧(今關(guān)嶺)知州。咸豐元年調(diào)黃平州。咸豐九年升安順府知府。咸豐十年去世。該書共分7冊,并未整體分卷,僅在前六冊內(nèi)分永寧卷二卷、黃平一卷、郎岱一卷、銅仁一卷。前六冊收錄了大量的永寧、銅仁
本書為貴州甕安傅玉書、傅汝懷父子所撰貴州詩文集四種。分別包括傅玉書撰《黔風》十二卷、《黔風舊聞錄》六卷、《黔風鳴盛錄》十八卷及傅汝懷撰《黔風演》四卷。傅氏父子所撰此《黔風》四種傳世稀少,目前貴州省內(nèi)已經(jīng)無全本,多方訪求而來,《黔風》《黔風鳴盛錄》使用國家圖書館藏清刻本、《黔風舊聞錄》用湖南圖書館藏清刻本,《黔風演》用貴
本書為精裝影印本。作者徐楘(1797—?),字鼎梅,一字桂生,號蔗塘居士,別號一真。全書共六十七卷。收錄明清貴州詩人四百四十六位、詩歌六千馀首。體例較前之貴州詩歌總集頗有創(chuàng)新,其開列詩人姓名、官職、出身、字號、謚號等,姓名之下又用雙行小字標出詩歌數(shù)量。開后之《播雅》《黔詩紀略》《桐梓耆舊詩》等體例之濫觴。本次《貴州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