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中國史學會主持,幾乎當時所有國內著名歷史學家都參與編纂的一部關于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大型資料匯編。其編纂時間之長、動用人力物力財力之多、規(guī)模之大、涉及范圍之廣、作用影響之深遠,在中國近代史書籍編纂領域中是空*絕后的,也是研究近代史的學者所必須翻看、查閱之資料。本編《北洋軍閥1912-1928》卷,共8冊,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中國史學會主持,幾乎當時所有國內著名歷史學家都參與編纂的一部關于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大型資料匯編。其編纂時間之長、動用人力物力財力之多、規(guī)模之大、涉及范圍之廣、作用影響之深遠,在中國近代史書籍編纂領域中是空前絕*的,也是研究近代史的學者所必須翻看、查閱之資料。本編《戊戌變法》卷,共4冊,共160多萬字,初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中國史學會主持,幾乎當時所有國內著名歷史學家都參與編纂的一部關于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大型資料匯編。其編纂時間之長、動用人力物力財力之多、規(guī)模之大、涉及范圍之廣、作用影響之深遠,在中國近代史書籍編纂領域中是空*絕后的,也是研究近代史的學者所必須翻看、查閱之資料。本編《義和團》卷,共4冊,約200萬字,按時間
鴉片戰(zhàn)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fā)動的一場非正義的侵略戰(zhàn)爭,也是中國近代屈辱史的開端。本書為這一歷史階段的資料匯編,乃中國史學會主持編纂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中的一部。該叢刊作為中國近代史研究方面的大型資料叢編,編輯出版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有幾種后出,當時幾乎所有國內著名歷史學家都參與了編纂,其編纂時間之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兩國在美、俄支持下聯合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其目的是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因其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延續(xù)和擴大,故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本書為這一歷史階段的資料匯編,乃中國史學會主持編纂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中的一部。該叢刊作為中國近代史研究方
奏折制度是清代君臣交流、上情下達的最為重要的渠道,本套叢書精選國內外的清代朱批奏折藏品,其中不乏鮮為人知的珍貴史料,對朱批奏折進行多方面的介紹,對奏折撰寫的時代背景、涵蓋的內容及相關的歷史事件等予以精到的解析,讓讀者在欣賞藏品的同時,能夠了解藏品背后真實的故事和奏折最直接的表達。該書語言生動活潑、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圖
從三聯版24種錢穆作品系列中精選15種,涵括作者一生對經學、史學和哲學的精研和深思。如對孔子和《論語》的典范研究;作為一個歷史學家,對中國歷史不同領域、不同專題的會通博識、深入淺出;而作者分別在青年和耄耋之年對宇宙自然、政治社會和德性修為的觀照和感悟,無論是閑思還是盲言,都洞徹天地,啟悟來者。
《嘉慶四川通志》,清常明、楊芳燦等纂修。二百零四卷。常明,滿洲鑲紅旗人,曾官四川總督。楊芳燦,字容裳,江蘇無錫人。乾隆拔貢,官知縣、戶部員外郎。著有《真率齋稿》《芙蓉山館詩詞稿》等!都螒c四川通志》有天文、輿地、食貨、學校、武備、職官、選舉、人物、經籍、紀事、西域、雜類等十二志。其中所記沿革、江源、堤堰、邊防、土司有較
本書內容分兩部分:一是“文獻”,一是“書志”。海上絲綢之路文獻主要為文字文獻,要求選刊精準全面。諸如海圖、考古發(fā)現、遺址等,則均作為插圖!畷尽苯榻B其文獻來源、基本內容、研究價值與相關研究狀況,具有導讀意義與研究性。書志撰寫者均為對該領城有一定研究的專家。小語種文獻的書志力求請該國學者撰寫。
康熙《永寧州志》由謝汝霖纂修。謝汝霖,字用弼,福建長樂人,康熙四十年(1701)任永寧知州,“興利除弊,多善政”該志分興地、建置、食貨、秩官、秩祀、選舉、人物、藝文八卷,“于歷朝兵事殊無所記錄”,F存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光緒《永寧州志》由姚啟瑞修、方淵如纂。姚啟瑞,字縵云,監(jiān)生,安徽桐城人,光緒五年(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