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是戰(zhàn)國末葉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師。他與孔子、孟子一起,被稱為是先秦儒學最重要的三個人物。荀子思想綜合了戰(zhàn)國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諸家的成分,而對儒學做了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其中特別重要的是他關于人性、禮法、人的地位、名實關系的學說,這一學說構成他的整個思想體系的基礎。其
本書收錄晚清民國時期諸子學的研究文獻,文本考證、通陳大義的作品兼收并蓄。在原則上,本編不收諸子全文的文本注釋,因為在當代中文出版界中已經(jīng)有類似的大型出版物?紤]到很多研究以單篇文本評注、集釋的形式出現(xiàn),本編對這種作品也視其價值酌情收錄。
《周易》本是一部古老的筮占之書,漢時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倍受歷代學人的重視,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它歷經(jīng)種種坎坷,或褒或貶,卻依然默默地為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貢獻!吨芤住愤@部書,講的是理、象、數(shù)、占。從形勢和方法上,好像專論陰陽八卦的著作。但實際上,它論述的核心問題,是運用“一分為二”、對立與統(tǒng)一的宇宙觀,唯物主義
本書是四書和五經(jīng)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jīng)典書籍。四書又稱為四子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五經(jīng)是《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經(jīng)典的合稱,是“六經(jīng)”、“七經(jīng)”、“九經(jīng)”、“十二經(jīng)”、“十三經(jīng)”的一部分。
本書在忠實原著基礎上,除了配備原文外,還增設了簡單明白的注釋和白話新解,同時還配有相應啟迪故事和圖片等。
近些年,隨著國學熱、儒學熱的高漲,對于《孟子》的研究也日漸成為新的焦點,一系列的研究機構以及與孔子、孟子相關的文化產(chǎn)業(yè)遍布國內乃至世界。孟子研究正成為山東文化的一面旗幟。該項目將對《孟子》一書的研究資料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全面展現(xiàn)《孟子》一書的歷史流變過程及流傳的全貌。
歷時兩年的東京審判留下了數(shù)量極為浩瀚的檔案文獻,其中《國際檢察局訊問記錄》是為準備遠東國際軍事審判(東京審判),由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HQ)國際檢察局和國際檢察局成立之前的駐日盟軍情報部及美國戰(zhàn)略轟炸調查團等,對A級戰(zhàn)犯、A級戰(zhàn)犯嫌疑人、證人、知情人約400人進行了大規(guī)模地訊問。訊問所涉群體包含天皇、皇族、內閣、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