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著名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系列之一,收錄吉林省圖書館所藏方志12種,其中稿抄本10種,清刻本1種,民國鉛印本1種。雖然品種不多,但資料質量上乘,尤其是稿本《上虞志刊補》《東三省沿革表》《臺灣雜記》等,是很hao的歷史參考資料。 古人十分重視編史修志事業(yè)。地方志多由歷朝各地政府機構
為弘揚巴蜀優(yōu)秀文化,加強四川歷代方志的搶救保護工作,服務四川經濟社會發(fā)展,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于2009年開展了全省舊志普查工作,摸清了現(xiàn)存從明代到民國的通志、府志、州志、縣志、鄉(xiāng)土志、圖志的保存狀況。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2014年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啟動了《四川歷代方志集成》的影印出版
《記憶山東(套裝共9冊)》是一套立足山東地域文化特色,打破行政區(qū)劃框架,以親歷、親見、親聞為主要形式來反映由自然和歷史原因而形成的山東主要文化片區(qū)和文化帶演化的文史系列叢書!队洃浬綎|(套裝共9冊)》分別是:《記憶膠濟鐵路》《記憶津浦鐵路》《記憶黃河》《記憶小清河》《記憶膠東》《記憶半島海疆》《記憶大運河》《記憶齊長城
本書為學術類圖書。20世紀90年代,重慶單列為直轄市,但國內尚無對于重慶作為直轄市后所隸區(qū)縣的地方志叢書。本書收錄宋至民國時期今重慶行政區(qū)劃內各區(qū)縣的珍稀地方志,堪稱迄今為止國內詳實的重慶府縣地方志集成。
本書為學術類圖書。本書為大型影印叢書《中國地方志集成》(民國以前舊志)之一種,收入貴州省、府、州、廳、縣志書140余種,是明代至民國初年數百年間貴州各地方志的精選本。我社于2006年首次出版,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今擬修改定價再版。
本書為學術類圖書。本輯全套七十冊,共收今四川省全境各區(qū)市縣清末及民國舊方志176種。
《巴蜀珍稀史學文獻匯刊》是“蜀藏”系列叢書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書主要收錄歷代巴蜀籍學者以及巴蜀以外的學者所編有關巴蜀歷史方面的著述或有關巴蜀史料匯集的成果。全書分爲總論和專集兩大部分,專集部分又分爲“三國五代蜀史專集”“明末清初四川農民起義專集”“辛亥四川保路運動史專集”“成都歷史專集”等,每類之下又按照作者時代先后順序
此為《中國海疆舊方志(增編)》第五輯,按中國海岸線由北至南的順序收集整理江蘇沿海地區(qū)后,把上海地區(qū)單例為一輯出版。共收集當地地方志十九種,成書六十冊。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九州出版社與廈門大學出版社又聯(lián)合出版了福建師范大學閩臺區(qū)域研究中心策劃編輯、廈門大學人文學院陳支平教授主編的《臺灣文獻匯刊》,由于時間與篇幅等因素的局限,尚有許多知見的有關珍稀史料未能一并編入。本《續(xù)編》編纂之體例,一如《臺灣文獻匯刊》。全書分為:“詩文別集”、“平臺、撫臺文獻史料”、“臺灣輿志風俗”
本書稿選編了20世紀上半葉*有影響力且至今較少刊印的藝術類畫報,內容涵蓋了攝影、美術、戲劇等類別。這些畫報生動、鮮活地記錄了從晚清到新中國成立這一段時期內,上海乃至全中國的藝術人文生態(tài),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文化的演進脈絡和社會風尚變遷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