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萃編》是一部對石刻文獻進行匯集、整理的大型金石學著作,全書共一六〇卷,著錄自周至宋遼的石刻一千五百余件,另著錄了少量銅器的銘文。是書對金石刻辭進行了錄文考訂,錄文精審,考訂詳實,體例頗善。漢代及之前的石刻用原來的篆隸字體摹寫,漢代之后的石刻則用楷書錄文。錄文后有輯錄的相關題跋與王昶的按語、考釋!督鹗途帯匪帐
本書對北京地區(qū)的故宮大高玄殿、居庸關云臺、利瑪竇墓、天安門、五塔寺、景山公園及存放在首都博物館前的乾隆御制碑等石質文物進行了現(xiàn)場無損檢測,并通過實驗室檢測手段研究風化石質文物的病害原因。
本項目為國家十三五重點出版規(guī)劃選題,且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本書以圖像學的方法對重要歷史時期的敦煌藝術進行了專題研究,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意義。全書文字數量達到50萬字,圖片數量為400幅左右。 本項目最終成果為三編,上編:石窟編;撰寫者羅世平、劉穎、鄭怡楠;中編:圖像編;撰寫者羅世平、王中旭、陳粟裕、鄭弌;下編:經變編;撰寫者
《山西出土青銅器全集》收錄山西境內至目前考古發(fā)掘出土的龍山時期至漢代的青銅器,共23卷,是首次對山西出土青銅器進行全面整理、研究的重要學術成果,分別用實物照片、拓片、線圖、文字等方式具體呈現(xiàn)青銅器的詳細信息,融權威性、學術性、資料性、工具性、觀賞性于一體,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聞喜酒務頭卷”為“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
本書收錄安徽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中的《仲尼》《曹沫之陣》兩篇,共57支竹簡,包括原大和放大的竹簡照片,相關情況說明,釋文注釋,《仲尼》與傳世典籍內容對照,上博簡《曹沫之陣》編聯(lián)及摹本,參考文獻及引書簡稱表,字形表及竹簡信息表等!吨倌帷饭藏チ拢涗浛鬃友哉,屬儒家類文獻。部分內容可與《論語》《禮記》等對讀,部分章節(jié)未見于傳
《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的著名經典,被譽為萬經之宗諸經之王!稌x祠華嚴石經》是以則天女皇組織中外多國大翻譯家和碩學高僧于證圣元年三月至圣歷二年十月(695-699)譯成的八十卷本為底本刻成的石經,接近譯文原貌,有著極高的藝術、文物、書法、佛學價值。本次整理出版,識讀、錄校了石經全文,系統(tǒng)編制了現(xiàn)存石經目錄和石經異體
西豐西岔溝—西漢時期東北民族墓地
《絲路彩陶·天山卷》系統(tǒng)整理了近百年來新疆天山地區(qū)考古發(fā)現(xiàn)的史前彩陶遺存,特別是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疆發(fā)現(xiàn)的史前彩陶遺存材料進行了全面搜集、分類整理。通過陶器形態(tài)、彩陶紋樣類型學研究,架構新疆天山史前文化基本結構和彩陶之路的學術體系,為天山地區(qū)史前文化區(qū)系研究奠定基礎。本項目收集天山地區(qū)史前彩陶標本1500個,繪制
大型歷史文獻叢書《三晉石刻大全》系國家十二五、十三五規(guī)劃項目,自2009年第一卷面世以來,已經陸續(xù)出版了七十余卷,在世界產生了巨大反響,獲得了諸多獎項,產生了極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部分卷目輸出海外,嘉惠學林!度龝x石刻大全。運城市河津市卷》由張金龍主編,共收河津境內古今石刻800余通(方)依照叢書之體例編纂,按照時
本項目為《中國佛教石經·四川省·第五卷》,對四川安岳縣臥佛院E和F區(qū)的石刻佛經做了全面的調查、圖片采集、信息整理與學術研究。對71、73、76、81、83、85號窟現(xiàn)存石經進行拍攝、對比拓片、錄文、利用大藏經等文獻進行?,對已佚石經利用文獻材料和學術成果進行還原,基本匯總了所有重要的學術觀點與問題。同時針對刻經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