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竹簡8(套裝上中下冊)》為《長沙走馬樓三國昊簡·竹簡》的第捌卷。長沙走馬樓二十二號井窖出土三國昊簡,根據出土情況分為二大類:一大類為采集簡,一大類焉發(fā)掘簡。采集簡系施工擾亂後,從井窖四周及十里以外湘湖漁場卸渣區(qū)搶救撿回的簡;這種簡相對殘斷。發(fā)掘簡系昊簡正式發(fā)現後,現場得到保護,經過科學發(fā)掘出土的簡
《古鐘拓片集(套裝共2冊)》精選館藏的拓片,分為文字卷和紋飾卷兩冊,拓片的拓印技術高超,上墨均勻,完整地反映了原物的大小和形狀。大部分文字清晰,紋飾精美,是難得一見的古鐘拓片集,有較好的收藏價值,對文物研究也有實用價值。
清奏折特別是有朱批的奏折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價值,是清代珍貴、具特色、有政治性和機密性的歷史檔案遺存之一,是其他文獻所不能替代的!肚迩捌谠颇隙綋徇吔聞兆嗍鑵R編(套裝共6冊)/西南邊疆歷史與現狀綜合研究項目·檔案文獻系列》收錄順治十六年(1659)到乾隆六十年(1795)間的奏折3000余件,計220余萬字,全面反映了這
《哀思錄》一函三冊,由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處于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編印,分為三編十五卷。**編含遺像一卷,遺囑、遺墨一卷,自傳一卷,由粵往津紀事一卷,病狀經過一卷,醫(yī)生報告一卷,治喪報告一卷。第二編分海外各地追悼會攝影一卷,吊唁函電一卷,祭文一卷,海外各地追悼紀事一卷。第三編分海內各地追悼會攝影一卷,悼歌、悼曲一卷,
《總理奉安實錄》由總理奉安?幾胛瘑T會編纂,分照片、紀述、專載、附錄四部分,詳細記載了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孫中山先生遺體由北京奉移南京安葬的整個過程,時間從一九二五年四月至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奉安典禮畢,包括籌備、組織、陵墓工程、迎櫬公祭、奉安典禮、賬目、宣傳等重要史料。
《歸善齋《尚書》三謨章句集解》,是《歸善齋《尚書》章句集解》的第二冊。典、謨,屬于《尚書·虞書》,而《尚書·虞書》惟有典、謨二體,即二典、三謨。 《歸善齋《尚書》章句集解》,意在匯集眾家之解,以供讀者探覓其善,以免限于一家之言。三謨,即《大禹謨》、《皋陶謨》、《益稷》三篇,繼于二典之后。二典、三謨,統(tǒng)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是北京大學于2009年初接受捐贈而從海外搶救回歸的,共有3300多枚竹簡,抄寫年代大約在西漢中期。竹書內容全都屬于古代典籍,包括近二十種文獻,基本涵蓋了《漢書藝文志》所劃分的“六略”中的各大門類。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內容則為集部文獻兩種:《妄稽》、《反淫》。《妄稽》為目前所見我國年代較
本書入選檔案材料起于一九三一年,止于一九三四年。以檔案的內容邏輯關系和形成時間的先后為序。匯編的大量原始檔案,客觀反映了東北各地義勇軍分布狀況、組織構成及主要戰(zhàn)役。
本輯為第二輯,上迄南宋下至明清。在這些史料中,有某一民族的形成、發(fā)展史,有各民族交往史。有的史料,是某一人物傳記中的記錄,有南宋與金、元各民族關系的記錄,還有明代與各民族的交往和滿清等民族發(fā)展的歷程,以及滿清統(tǒng)一中國后與各民族關系的史料,內容復雜、豐富。
《清華大學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套裝共36冊)》為“十一五”時期國家古籍重點出版規(guī)劃項目“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之一種,收錄清華圖書館藏稀見方志20種;其中孤本、稿本13種,國內收藏單位在3家以內的地方志7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