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志,指鐫刻于石碑上的書法、文辭。為安葬設立的稱墓碑,也稱墓表、墓碣。《洛陽明清碑志偃師卷(套裝上下冊)》分卷出版,一縣一卷。主要輯錄洛陽偃師境內明清時期的重要碑刻,其中包括各種石碑、墓志,書法、文辭等內容,是研究明清時期洛陽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等方面的重要區(qū)域。
史記
《十三經注疏》是中國古文獻的基礎典籍,《周易》、《尚書》、《毛詩》、《禮記》、《左傳》等五經注疏是其核心組成部分。在五經注疏的各種版本中,清阮元刻本體例較為完備,影響亦較為深遠(至今仍為學界通行本)。之前已影印出版了《阮刻毛詩注疏》一種,此次擬將其余四種同時印行,組成完整的《阮刻五經注疏》叢書。
《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伍)》收錄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文獻五篇,共120支簡,分為原大圖版、彩色圖版、釋文注釋、字形表等部分,是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規(guī)劃項目。
《史記會注考證》在《史記》版本?、考明司馬遷所據資料、《史記》三家注的訂補、歷代注釋集成等方面皆有重要成就。這使其一經問世便好評如潮,時至今日,仍人能出其右,依舊是《史記》研究者的必備之書。今首次整理出版!妒酚洉⒖甲C(套裝共八冊)》是日本著名漢學家瀧川資言的史學名作,具有世界性影響,是《史記》乃至中國古代史研究的
濟南之名,防自漢初。始之為郡為國,旋撤旋復,屢并屢省,疆域之分合,難以備陳矣。趙宋以來而為府,延至明清,而轄地迥殊,廣狹懸絕。其最闊者,有明一代以至清雍正前期,濟南府屬四州二十六縣,幾占全省三分之一。是以著作之隸籍,莫可一以繩之也。故《濟南歷代著述考(套裝上下冊)》收錄范圍,凡今之區(qū)劃隸於濟南者,如歷城、章丘、濟陽、長
本譜起于公元1331年,止于公元2013年,共600多年25代苗氏后裔的名諱、排行、配偶子女概略,以及部分族人的生平等。準確詳實的記錄了河曲舊縣苗氏的起源發(fā)展變遷,展現了河曲舊縣苗氏子孫的繁衍壯大,收錄了苗氏家族中,從古至今涌現的能人志士,供后輩瞻仰。
本書共十二卷,依次為縣紀、官表、選舉、輿地志、建置志、賦役志、水利志、學校志、秩祀志、兵防志、宦績列傳、人物列傳。
本書因內容豐富,字數較多,故分輯出版,本輯為第一輯,上迄遠古,下至北宋。有炎黃的記載,有漢代匈奴的戰(zhàn)爭與和親,有唐代回紇、契丹等史料,還有北宋與西夏、遼、金的關系記錄。在這些史料中,有某一民族的形成、發(fā)展史,有各民族交往史,如匈奴史。有的史料,是某一人物傳記中的記錄,如張騫、班超傳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本書時,
北大圖書館是國內高校最重要的古文獻典藏基地,長期以來十分重視和支持古文獻的收集工作,近十余年,先后撥巨資購集了一萬余份石刻拓片新資料,其收集力度,在國內外都是極罕見的,大大彌補了北大藏拓在多方面的不足。這批資料主要部分是解放以來各地出土和發(fā)現的碑志新資料,還有百余種書法叢帖。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許多藏品還是風格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