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文學大系·說唱·安徽卷·綜合分卷》是《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成果,是大系文庫系列圖書之一。本書主要介紹安徽全省民間說唱,收錄曲目分為韻文和散文兩大類,38種曲種,包括小曲花鼓類灘簧高腔類鼓曲唱書類香頭鑼鼓類薈萃篇以及散文類之評書、相聲、快板等。內容包羅萬象,既
5000多年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滋養(yǎng)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鐫刻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也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難題的傳統(tǒng)智慧,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之源,更是我們在世界文化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必須世代傳承的文化根脈、文化基因,在實現(xiàn)兩個
本卷為河西走廊流傳的家庭倫理道德故事寶卷專輯,編選了39部,其中抄本11部(3部抄寫于清末、民國,其他主要是20世紀80年代前后的抄本),引用寶卷28部。家庭倫理道德故事寶卷分為六類,即孝道故事寶卷、繼母狠故事寶卷、嬸母狠故事寶卷、兄弟關系故事寶卷、夫妻關系故事寶卷、悔婚故事寶卷。每一類內部按照故事內容并參考故事普遍發(fā)
本書底本為國家圖書館所藏明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刻,清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書業(yè)堂重修本《玉茗堂四種傳奇》,玉茗堂是湯顯祖的書齋名,臨川是其籍貫,而這四種傳奇中又都有描寫夢境的情節(jié),故又名《玉茗堂四夢》或《臨川四夢》。本書所收四種傳奇具體為《牡丹亭還魂記》《邯鄲夢》《紫釵記》和《南柯記》,四劇各二卷,共八卷。概括
宣卷卷本整理。宣卷始于宋元時期,是繼承唐代佛教講經說法的傳統(tǒng)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傳統(tǒng)說唱藝術形式。本項目收錄并整理點校了蘇州勝浦地區(qū)宣卷卷本140多種,整理宣卷曲譜20多個,還收錄宣卷流程、宣卷藝人、勝浦宣卷相關論文等內容。本書整理點校的宣卷作品,大多為民國以前的版本,幾乎收錄了勝浦宣卷所有的卷本和曲譜。勝浦的傳統(tǒng)宣卷唱本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朱元璋斬婿;法門寺(前本);法門寺(后本);周仁回府;孫安動本;忠保國;四進士(前本);四進士(后本);假金牌;陳三兩告狀;藥茶記;一捧雪;祥麟鏡(前本)等。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下河東;下南唐(前本);下南唐(后本);萬里侯;楊八姐游春;金沙灘;兩狼山;四郎探母;吳天塔;五臺會兄;奪三關;告御狀;楊八姐盜刀等。
本書在內容上承接《古本戲曲叢刊十集》,計劃收入1840-1949年間的傳奇雜劇劇作。近代發(fā)表和著錄的傳奇雜劇,目前能夠確認劇名的大約有五、六百種之多,其中大部分能夠在專集、報刊上找到原著。本書第一次將近代編撰的傳奇雜劇全部搜集整理,影印出版,完整展示了近代傳奇雜劇的內容、風貌,也體現(xiàn)了近代時期傳統(tǒng)戲曲創(chuàng)作的新特點,從中
雜劇是散曲和戲劇相結合的產物,內容繼承了民間文學的現(xiàn)實主義特色,又兼有文藝性,雅俗共具,成為中國戲曲史上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有清一代,雜劇也經歷了清初的雅正卓然;到雍乾全盛時期,乃名家輩出;降至同光時代,劇作雖然眾多,可是題材陳舊,處于逐漸衰落的過程。而雜劇的體制,經過幾百年的演變,最終出現(xiàn)了傳奇、雜劇打破藩籬,逐漸合
為了更好地傳承、發(fā)展、研究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胡仁·烏力格爾,擬出版《胡仁·烏力格爾經典作品集:封神演義》六卷本。《封神演義》于19世紀被譯成蒙古文之后,主要通過文人的直接閱讀和胡爾奇的傳播等兩種途徑,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廣為流傳。本套書演述者希日布用優(yōu)美的曲調、優(yōu)雅的演唱風格,對《封神演義》進行演述,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