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畫自唐代到明清受中國畫的影響都極大,最初稱為“漢畫”,明治維新后才正式引入了日本畫的概念。日本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陸續(xù)出版《日本畫大成》,每冊收錄百余幅日本畫作品,木板套色、珂羅版及平板印刷。前18冊主要按門派分卷,如大和繪、北宗派、狩野派、光琳派、南宗派、圓山派、四條派、佛畫、浮世繪等。第19冊為落款印譜、第20冊為
本書共八大部分,分別為集珍、集萃、齊白石、黃胄、啟功、趙樸初、于非闇、周思聰。涵蓋了二十世紀中國畫壇諸多藝術(shù)名家的書畫作品,經(jīng)多方收集編輯成冊。在書畫百余年間的發(fā)展中,中國書畫藝術(shù)家融入、吸收西方繪畫元素,進行了具有明顯迭代性和多元化的繪畫實踐和創(chuàng)新拓展。中國書畫界普遍認可的有五大畫派,分別是京津畫派、海派(海上畫派)
中國歷代名家名品典藏系列旨在用宣紙彩印工藝真實地還原名家名品得藝術(shù)神韻,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欣賞價值和典藏價值。本書為線裝本,一函兩冊。收錄黃潘天壽各個時期的藝術(shù)作品,真實還原作品原貌,使讀者能確實感受到名家的藝術(shù)魅力。潘天壽遠承五代兩宋董、巨、馬、夏及元代吳仲圭、方方壺,近法石溪、八大、石濤及吳昌碩諸家,取精用宏,博采眾長
本作品集由朱關(guān)田先生題寫書名,陳啟元先生作序,是書法家黃彭新十年學書的總結(jié)。書中包含了一百余件黃彭新臨摹的著名碑帖和以楷書、行書、隸書、草書創(chuàng)作的作品,還有作者以隸書和章草等創(chuàng)作的以唐詩內(nèi)容的作品。作者十年前從零基礎(chǔ)開始跟隨陳啟元先生學習書法,其間多次臨摹了東漢隸書、章草《月儀帖》等,還通臨了《圣教序》《鄭文公碑》等經(jīng)
本書刊載了作者近20年來收藏的420多方印石。全書按照一印一面的方式編排,包含了篆刻家名稱、頭像、印石材質(zhì)、尺寸、印蛻和邊款的墨拓效果圖。前400方印石主要由西泠印社百名名家篆刻,每人篆刻的數(shù)量不一,少則一方,多則十六方;后二十余方由悟石齋的篆刻家好友創(chuàng)作。印風為各人的代表風格,相比一般的印譜,更具藝術(shù)價值與收藏價值。
本次整理編輯《故宮》月刊、《故宮周刊》、《故宮旬刊》中書法作品、繪畫作品、扇面作品,高清掃描、原大四色印刷。這三種雜志,近年雖被其他出版影印過,但原版本由八開縮小為十六開且黑白印刷,基本失去書畫文獻應有的價值。本次整理出版滿足廣大專業(yè)學者的需要,方便圖書館和相關(guān)愛好者收藏、鑒賞、臨摹、研究使用。
《故宮國圖藏康熙雍正御制耕織圖》這部書由清《康熙御制耕織圖》(版畫本)、《雍正御制耕織圖》彩色絹本組成,是分屬國家圖書館和故宮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300年間從未公開合輯出版過。這兩書按原版、以原件復制,兩冊在一個函套中包裝。其除在文物價值,藝術(shù)價值,收藏鑒賞之外,會受到圖書館系統(tǒng)的青睞。這套書我們與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合作,
本書是呂翠霞的個人畫集,收錄了作者最近幾年的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作品。作品風格師從何延喆老師,繼承了北宗的山水畫風,山勢、樹木堅挺而俊逸,植被、藤蔓伸張肆意瀟灑,筆鋒凌厲,設(shè)色青綠,點景人物氣質(zhì)軒昂。整體畫風承傳統(tǒng)的北宗匠心,在局部的繪畫細節(jié)上意有所突破。中國的山水畫雖寫形于自然山川,但是更多的是寄予了作者的情感與表達,運用抽
本書含青在堂畫學淺說、樹譜、山石譜、人物屋宇譜、摹仿諸家畫譜等五個部分。
松蔭軒是香港著名印譜收藏家林章松先生的齋號,林先生歷三十年之功,廣收古今印譜至今不輟。截至目前,書齋現(xiàn)藏印譜計約3000余種,蔚為大觀,具有存藏印譜種類多、數(shù)量大、富特色等諸多特點。本書為《松蔭軒藏珍稀印譜叢刊》之一種,收錄著名篆刻家唐醉石印譜如《唐醉石印存》《醉石山農(nóng)印稿》等所收近四百方印蛻。本次整理出版過程中,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