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歷史上第一本紀傳體史書,它不同于前代史書所采用的以時間為次序的編年體,或以地域為劃分的國別體,而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來反映歷史內容的一種體例。從此以后,從東漢班固的《漢書》到民國初期的《清史稿》,近兩千年間歷代所修正史,盡管在個別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絕無例外地沿襲了《史記》的本紀和列傳兩部分,而成為傳統(tǒng)。
本書具有以下三大主要特色,區(qū)別于其他今注今譯版本。(一)版本精良,擇善而定。從本書的版本研究上而言,《資治通鑒》歷來注家眾多,*有名的是宋末元初胡三省的點注本,與裴松之的《三國志》注本齊名。本書編者所選底本在參考胡注本及其他多家注本基礎上,雜采眾說,擇善而定,使本書具有一定的版本收藏價值。(二)專家指導,全新校勘。本書
崇文國學經典普及文庫,精裝 國學經典是一個民族精神的函封,無論何時,打開這個函封,我們就能讀出那些閃爍著智慧的文化密碼。因此,了解民族文化,傳承民族文化,上佳的途徑就是閱讀國學經典!冻缥膰鴮W經典普及文庫》共30本,精選了中華傳統(tǒng)文明中內涵豐富、經久流傳的國學經典,包括史學的經典,文學的經典,哲學的經典,設計精美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二十四史書之首,全書分12本紀,10表,8書,30世家,70列傳,共130篇,五十二萬余字,記載了中國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約長達3000余年間的歷史!妒酚洝肥侵袊鴤饔浳膶W的典范!妒酚洝纷畛鯖]有書名,世人稱之“太史公書”、“太史公傳”,省稱“太史公”!笆酚洝北臼枪糯
源遠流長的中華歷史是一幅全景式的宏大畫卷,從遠古的洪荒、文明的誕生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豐功偉績,朝代的更迭演繹了綿長的時代史,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1]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tǒng)的史書,故又稱“正史[2]”。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tǒng)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
中華上下五千年(全4卷)
史記
本書匯集了《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等二十四部正史中的經典之作,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將多如恒河沙數(shù)的歷史事實囊括其中,增大了本書的知識含量,同時本書文白對照,語言平實準確,曉暢易懂,更易于讀者理解接受。
本書是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共一千三百余年的史事,也是我國編年體史書中包容時間最長的一部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