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府公報》收集民國十七年(1918)八月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間出版的河北省政府公報,達8萬頁以上。其規(guī)模之巨,在民國時期各類公報當中亦十分罕見!豆珗蟆肪磬品,各大圖書館均無完備收藏,比較分散,且數量不多,嚴重影響了學者對其的利用。有鑒于此,我社以國圖館館藏為基礎,將全部公報分輯影印出版,以饗讀者
本叢書共32卷,中央卷1卷2冊,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各1卷,地方卷每卷20余萬字,配以彩圖,全景式地展現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本叢書主要以寫事為主,夾敘夾議,圖文并茂,由很多長期從事黨史或地區(qū)改革開放歷史研究的專家學者編寫,既可讀可信可取,又引人入
《中國農村調查(總第32卷口述類第12卷農村婦女第2卷)》記錄了陳碧刁、丁菊娥、汪金環(huán)等人的口述內容。口述類婦女卷是新版中國農村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此調查是國內外的基于大型深度調查基礎上的一手調查資料,數量龐大,內容豐富,完整全面,在此領域具有填補空白的作用,具有極其寶貴的歷史和學術價值。
本書收錄民國時期華僑相關史料六十五種,分為六類:(一)華僑歷史與概況;(二)華僑問題研究與調查;(三)華僑機構與團體;(四)華僑經濟;(五)華僑教育;(六)華僑抗戰(zhàn)。本書有以下特點:(1)所收史料大部分為首次公開影印出版,此前未被人或少被人研究利用,極具學術價值;(2)不僅收錄民國圖書資料,更增收若干關于華僑社團、華僑
僑批通常指華僑寄回國內的一種“銀信合封”傳遞物,即華僑通過回國同鄉(xiāng)、專門或兼職信使(俗稱“水客”)及后來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的家書和附有簡單留言的匯款憑證。僑批作為反映中國東南沿海人民文化特色的重要民間文獻,具有真實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罕見性和完整性等特點,其價值堪比“敦煌文書”。2013年,福建和廣東的僑批檔案申
本書卷首有一卷補述“誠意正心之要”。正文一百六十卷,分《正朝廷》《正百官》《固邦本》《制國用》《明禮樂》《秩祭祀》《崇教化》《備規(guī)制》《慎刑憲》《嚴武備》《馭夷狄》《成功化》十二章。
本書收錄民國時期縣政資料百余種,涉及方面包括:(一)縣政體系構建,含相關法令條文、規(guī)章制度、工作程序、公務統(tǒng)計方案及各地縣政建設計劃綱要等資料;(二)縣政人員,涉及縣知事、縣長的任用、考取、卸任、接任、考核、獎懲,縣長為政報告、從政筆記,普通行政人員的甄選與訓練、配置及其待遇等;(三)縣政實踐,包括縣政調查統(tǒng)計、工作報
這是一套記錄家國變遷的紀實作品,本書透過400幅定格的經典瞬間,全景式展現了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輝煌歷程和中國人的生活百態(tài)和精神面貌。全書以十年為斷限,分為四卷,每卷100幅經典照片,并配有精煉的解讀文字。改革開放四十年是中國發(fā)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四十年。從十年動亂、經濟瀕臨崩潰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閉塞到走出國門,從前
本書為《明代基本史料叢刊》的“諸雜家”卷,共收集兵家類6部,農家類4部,天文算法類6部,雜家類30部,類書類14部,小說類6部。約成書300余冊。
僑批,是專指海外華僑通過民間渠道及后來的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憑證。它被盛贊為20世紀的敦煌文書,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于2013年6月成功榮登《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性珍品!堕}南僑批大全》中全部僑批用原件影印,以保持其原貌,并力求體現不同的寄批國、不同的歷史年代和不同的收批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