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文庫·紅色文獻編 輯 1~100卷
齊魯文庫·典籍編 輯 1~100卷
本書舊題唐陸廣微撰,是記錄唐代蘇州地情的重要文獻,主要記載唐代蘇州所領七縣沿革掌故,兼及賦稅、城池、山水、坊巷、橋梁、寺觀等事,尤詳于記載吳縣、長洲縣。該書原已散佚,后有多家輯錄,書中載有少量唐代以后史事,可能是后人增補。附《后集》一卷,不書撰人姓名,補續(xù)唐以后事,建置年號止于大中祥符,當系北宋人所作。
《盧龍縣村鎮(zhèn)志》是盧龍縣政府主辦的全面記述盧龍縣12個鄉(xiāng)鎮(zhèn)和548個行政村鄉(xiāng)鎮(zhèn)村莊自然面貌和歷史變化的專著!侗R龍縣村鎮(zhèn)志》所記內容上限不限,上溯到所記事物的發(fā)端,下限至2020年。本著詳今明古的原則,利用述、記、志、傳、圖、表、錄志書體例,以志為主,以圖、表、隨文錄作為補充。記述了盧龍縣12個鄉(xiāng)鎮(zhèn)和548個行政村鄉(xiāng)鎮(zhèn)
《(乾隆)重修紹興府志》八十卷首一卷,(清)李亨特修,(清)平恕、徐嵩等纂。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本,半葉十行行二十三字,小字雙行同,口,單魚尾,四周雙邊,有圖。李亨特,乾隆五十七年任紹興府知府,總裁修志事。所撰序稱:“昔陸游作嘉泰志,以會稽名;蜃I之,故題曰《紹興府志》,遵今憲也。日重修,明有所本也!毙蚝筲j有
《紹興府志》五十八卷,(清)張三異修,(清)王嗣皋纂。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單魚尾,四周雙邊,有圖。卷前有康熙十一年(子)王嗣皋、姜希轍、胡升猷、茹鉉的序,在其序后分別鈐有“王嗣皋印”“戊子解元乙丑進士”“姜希轍印”“定庵”“胡升猷印”等印記。
《紹興府志》五十八卷,(清)王之賓修,(清)董欽德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單魚尾,四周雙邊,有圖。卷前有康熙二十二年許弘勛、何源浚、王之賓序。卷一為疆域志,卷二城池志,卷三署廨志,卷四至卷八山川志,卷九至卷十古跡志,卷十一物產志,卷十二風俗志,卷十三災祥志,卷十四至十五田
本書以南京圖書館藏明正統(tǒng)《道藏》本洞神部玉訣類為底本,共二十卷,拾遺一卷,宋王雱傳。
《民國新疆文獻匯輯》(1—5冊)共收錄民國有關新疆的重要文獻37種,幾乎涵蓋了整個民國時期新疆各方面的重要內容。包括方志、游記、日記、科學考察、新聞報道、研究著述等。這些歷史文獻從各方面反映了當時新疆的社會歷史面貌。如伊犁辛亥革命領導人之一楊纘緒《新疆芻議》、民國初年奉命考察新疆,被譽為民國西部拓荒第一人的林競《新疆紀
本書為“寧波歷史文獻叢書”第十一輯。收錄國圖版31卷本徐時棟《宋元四明六志》之《大德昌國州圖志》(地方志7卷,馮福京修,郭薦纂。原本卷首有三圖,故名圖志,今圖缺而志存。分敘州、敘賦、敘山、敘水、敘物產、敘官、敘人、敘祠等8門。對了解當?shù)刭x稅、學校、寺觀及其占地狀況等均有史料價值)、《延祐四明志》(地方志20卷,今殘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