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的小鎮(zhèn)青年吉爾伯特被困在麻木的生活里。父親自殺后,母親因崩潰而暴食;弟弟阿尼有智力障礙,曾被醫(yī)生診斷活不過十歲;姐姐為照顧家里付出了太多;妹妹正值青春期,極其任性……他一邊渴望逃離這個家,一邊卻不得不挑起重擔(dān)。直到有一天,小鎮(zhèn)上新來的女孩貝基騎著自行車經(jīng)過,吉爾伯特終于在暗淡的日常中看到一絲閃光。生活究竟是為了什
本書是2020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生前最后一部詩集中英雙語版。詩集包含15首詩(其中有兩首組詩),展現(xiàn)了詩人步入人生末尾之時,對往事的回憶,對過去人生經(jīng)驗的淬煉。這些詩有很強的敘事色彩,比如在《合作農(nóng)場的冬日食譜》里,作者寫到了把苔蘚制作成食物以及修剪苔蘚的工作,聯(lián)想到生命的脆弱以及死亡的臨近;《拒斥死亡》
E.L.多克托羅(1931-),美國當(dāng)代著名作家,生于紐約猶太人家庭,在哥倫比亞大學(xué)攻讀戲劇碩士學(xué)位時參軍。退伍后相繼擔(dān)任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劇本審讀員、新美國文庫出版社編輯、日晷出版社總編輯,1969年起專事寫作,并在美國多所大學(xué)執(zhí)教。多克托羅自1961年發(fā)表小說《歡迎來到艱難時代》至今筆耕不輟。主要作品還包括《但以理之
本書作者帶領(lǐng)讀者穿越時空,進入到人類的大腦世界,為我們展開了一段段奇妙的神經(jīng)科學(xué)故事:幻肢現(xiàn)象,連體雙胞胎大腦的故事,可以侵蝕病人記憶的病毒,可以通過舌頭“看見”世界的盲人,等等。讀者可以通過作者生動、翔實、富有趣味性的描寫,深入地了解到大腦還不為人知的種種可能,更好地理解我大腦運行的邏輯和規(guī)律,從而更好地理解我們自身
沒錯,紐約確實生活著一只恐龍,他是世界上最后一只恐龍,他叫玻利瓦爾。 他喜歡吃咸牛肉三明治,喜歡喝加酸橙的湯力水,喜歡收集舊書、在舊唱片里淘寶,喜歡逛博物館,喜歡看《紐約客》…… 他像每一位紐約客一樣,在這座繁忙的城市里穿梭。但是,除了小女孩西比爾,從來沒有人見過他。! 當(dāng)一張意想不到的違章停車罰單將玻利瓦爾卷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閑暇時光”是利奧波德對于愛好的認識,也是他思想的起點;第二部分“狩獵時光”是他的日志,細致、真實地記述了他的野外生活和狩獵體驗,將真實的利奧波德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第三部分“環(huán)河”用散文的體裁論述了土地、自然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利奧波德理論體系的核心。
本書力邀二十一位美國當(dāng)代知名作家,圍繞“孤獨”展開創(chuàng)作,分享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讀者提供一系列切入點,觸及孤單與性別、性欲、成癮、移民、不安全、疾病等議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多篇討論“女性孤獨”的文章。我們的社會期待女性通過社交與情感將一切人事物彌合起來,把享受孤獨的女人視作女巫或怪胎。因此,為女性提供更多空間來審視并
這是一部中篇小說。女主人公埃萊娜身患帕金森病,必須靠定時吃藥才能勉強維持大腦對身體的控制力。然而,她還要面對女兒突然死去的事實,警察認為她女兒是自殺,她不相信,于是埃萊娜拖著不聽使喚的腳,努力翻找女兒的電話本,去拜訪女兒的同事、朋友、前男友,冒著在阿根廷的大街小巷隨時會失憶、會迷路的危險,找尋女兒死亡的真相。調(diào)查女兒的
《我們是幸運的》是由美國作家喬治婭·亨特撰寫的長篇歷史小說,根據(jù)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一個祖孫三代、共12口人的波蘭猶太家庭全家人奇跡生還的真實經(jīng)歷寫就。事實上在庫爾茨一家生活的拉多姆城,三萬名猶太人中只有不到三百人幸存下來。大屠殺中,這家人有的深陷隔都,無時無刻不面臨著被清洗的危險;有的被潛送至西伯利亞勞改營,食不果腹、衣
兩位游騎兵在美國與墨西哥邊境的孤鴿鎮(zhèn)安頓下來,舊日的敵人和威脅都已戰(zhàn)勝,冒險的日子已經(jīng)過去。如今,他們經(jīng)營著一家“帽子溪牧牛公司”,日子過得平靜又安穩(wěn)。從炎熱、干燥、貧瘠,連響尾蛇都貪戀陰涼的孤鴿鎮(zhèn),到群山積雪、野牛游蕩,但目前人跡罕至的蒙大拿,一場從北美大陸南端到北端的漫長征程,突然開始。一群性格各異的牛仔,趕著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