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有情,贈人類以植物為伴。一葉墜時秋遍界,春風微動一時花。時序流轉,往往人尚未知,草已先覺。植物,與人類同生于山川風月之間,年年花開不記年,以嬌蕊怡人心神;歲歲草色入簾青,用韻姿點綴庭院;半園蔬畦經雨綠,佳菜美果客來頻;轉眼木意已欣欣,草草春風又一年。如得浮生半日閑,不妨清茗一壺,一冊在手,賞一幅梅園手繪圖,讀半卷花
這是一本讓孩子愛上自然觀察、感悟美麗生命的草地科普書。本書將草地置于放大鏡下,細致介紹了草地動物以及草地植物的花、莖、葉等特點,并從科普、趣聞、故事、藥用等角度講述了14種草地植物的辨別特征、奇聞妙事和價值,還根據不同植物的特點詳細介紹了18種美食制作方法和小游戲。帶領孩子學習草地植物的自然知識,讓孩子愛上自然觀察,感
全書基于作者多年來野外調查的成果,評估了華北地區(qū)中草藥植物、重要經濟植物和珍稀瀕危植物在自然保護區(qū)內出現的情況,明確了其保護現狀和保護空白。為了更好地呈現華北地區(qū)植物資源狀況,作者挑選了一些代表性的區(qū)域和類型,對其植物資源狀況進行全面闡述。后一部分內容是對區(qū)域植物資源研究的長期工作積累總結。
植物園跟一般花園最大的分別在于其科學用途。歐洲近代的植物園除了是歐洲貴族對伊甸園的向往以外,更是科學家與植物學家的實驗室。16世紀初,歐洲的植物園設計大多只是考慮美學觀念,或是為了提供草藥。但是從17世紀開始,歐洲人不斷引進世界各地搜羅的植物品種,并將對植物進行科學研究,發(fā)現植物園的經濟學價值。植物園成為了科學家們的實
本書簡明扼要、生動鮮明地介紹了從1世紀到19世紀末期的26位為人類對植物學的認知發(fā)展做出偉大貢獻的植物學家和插圖畫家。他們以令人驚嘆的精確性和科學嚴謹的態(tài)度對植物進行描繪與詮釋,為世代應用植物制藥和治療,以及研究植物及其地理分布和形態(tài)特征的人們(醫(yī)藥師、藥劑師和醫(yī)生)提供了參考工具。
本書是在第四批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的基礎上,經過普查人員多年實地考察研究的結果,由十堰市茅箭區(qū)人民醫(yī)院主持并借鑒了前人的文獻積累編寫而成,是十堰市茅箭地區(qū)第一部資料齊全、翔實的地方性植物志書和中草藥工具書。本書系統(tǒng)記載和論述了茅箭地區(qū)野生和常見栽培植物,約400種,包括菌類、地衣類、蕨類和種子植物等。每種植物以中文名稱、拉
本卷記載了寧波地區(qū)野生和習見栽培的被子植物(紫茉莉科—豆科)29科202屬456種(含3雜交種)15亞種55變種6變型1品種群29品種,每種植物均配有特征圖片,同時有中文名、學名、屬名、形態(tài)特征、分布與生境、主要用途等文字說明。
本圖譜依托于青藏高原二次科考,收錄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qū))括祁連縣、剛察縣、天峻縣以及德令哈市)分布的常見植物54科、164屬,每種植物介紹了形態(tài)特征、物候期、分布范圍及生境、利用價值,并配有植物主要特征照片。
《國家植物標本館種子圖譜》含上、下兩卷,上卷收錄8083種(包括亞種、變種)植物的種子標本,剩余館藏種類將編入下卷。對每一種植物的種子,選取一幅合適的彩色照片進行呈現,種子照片系使用數碼體視顯微鏡拍攝,書里每幅圖像都附注了中文名、拉丁文學名、科名、屬名、種子標本條碼號和比例尺。拉丁文學名均依照對應種子標本的來源單位所提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殖民時代的中期,五大洲中狂野和未開發(fā)的地區(qū)(非洲之角、婆羅洲、拉普蘭、亞馬孫、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被勇敢的意大利科學家們所穿越。他們致力于研究地球生物的多樣性。這些鮮為人知的人物,除了過著非凡的冒險生活之外,還為當時新興的科學學科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F在,失落的探險家們因這本書重新被讀者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