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助動詞“要”及其相關問題研究》是一部漢語本體語法和漢緬語語法對比研究專著。首先說明“要”的歷時來源,再主要運用三個平面語法理論,系統(tǒng)地分析漢語助動詞“要”的五種義項--意愿類、必要類、可能類、估計類和將要類的共時特征;然后從主觀性、主觀量、語氣等不同角度對“要”和“想”、“要”和“能”進行對比分析;最后對比漢語助
本書精選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及積極意義的成語故事,這些故事是歷史文化的智慧凝結,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可以讓小讀者在學習成語知識的同時,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文字通俗易懂、內(nèi)涵深刻、妙趣無窮。本書全四色印刷,配以精美插圖,并加注拼音,更適合小學生課外閱讀。
《廣雅疏證》是一部系統(tǒng)整理、闡述《廣雅》的著作。實際上,《廣雅疏證》乃是王念孫借《廣雅》一書以暢述其音韻、文字、訓詁之學識的集大成之作,更是清代語言學史上成就較高的小學要籍!稄V雅疏證》之篇章次序一仍《廣雅》,對其訓釋,逐條加以疏證,是清人研究古代訓詁的代表性的著作。
本書是為美國大學三四年級及其在華中文項目編寫的一套新聞時事教材,同樣適用于其他英語國家。全書分為上下兩冊,每冊8課,每課設置主副兩篇課文、回答問題、生詞、語素學習、虛詞用法及句型注釋。內(nèi)容選取那些既體現(xiàn)新聞的時效性又受到關注的熱門話題,比如霧霾、控槍、墮胎、慕課等,涉及教育、經(jīng)濟、文化、社會、體育、科技等多個領域,聚焦
本書是南大專轉本系列之一,本書是根據(jù)江蘇省高職高專轉本大學語文考試的題型,有針對性地設計,分門別類,精選練習,讓讀者根據(jù)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選擇相關專題的練習,專門突破。每個專題設計月13-15個單元訓練,題型完全吻合最新專轉本大學語文考試,包括:語文知識專項訓練,現(xiàn)代語文閱讀理解專項訓練,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訓練,
本書中的論著,分別依據(jù)《史記》、《論衡》、《說文解字》等專書及秦漢書帛提供的語言事實對兩漢時期漢語詞匯、語法、語音方面較重大的問題進行了探索性研究。本書作者當選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F(xiàn)任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顧問、國家民政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副理事長、復旦大學人大制度和選舉研究中心顧問
漢語情態(tài)助動詞主要表達說話者對命題或事件的觀點,其詞匯范疇、范圍、句法和語義特征一直是漢語語法研究較具爭議的話題。本書首先探討了“情態(tài)助動詞”的名稱與詞匯范疇,進而分析情態(tài)助動詞的判斷標準與范圍,并在原則與參數(shù)理論下從論元結構、語義限制、否定、被動化等方面探討了漢語情態(tài)助動詞的提升與控制。提升助動詞是包含命題子句論元的
本書以湖北鄂西南地區(qū)為考察范圍,記錄建始方言基本詞江及其獨有的文化特征,探討社會變化對語言及文化的影響,以及語言與民俗的關系。
《古代文體研究論稿》選擇魏晉時期小賦、宋元時期赴日禪僧宗教文體、明代后期八股文、馮夢龍小說《智囊》等受到研究者較少關注的文體,從具體角度考察博物觀念與魏晉時期小賦、宋元時期赴日禪僧群體創(chuàng)作與宗教文體、陽明心學與明代后期八股文、馮夢龍智慧觀與小說《智囊》等的關系,以豐富古代文體研究成果。
本書是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晚清民國時期的北京話系統(tǒng)及探源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點項目《《清末民初北京話系統(tǒng)研究》的研究成果。全書用隆德爾音標和細致的聲調(diào)、重音、語調(diào)符號用對二十篇民間故事的二十世紀初的北京音進行了非常精細的記音,并對當時北京話聲韻母、單字調(diào)、連讀變調(diào)、重音等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分析。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