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成為維系人類生存的主要方式之前,一直是人類重要的營養(yǎng)來源,后來成為饑饉年代的備援物資,當下又成為有閑人獵奇嘗鮮的目標對象。寫野菜,筆頭終須落在吃,畢竟少有人對著菜地借物抒情,然而作者迷野菜寫野菜,基本動機卻如英國作家理查德·梅比所說:“……食用野生植物能讓你感受到祖先的生活,能讓你更細膩地體
書名《草木本心》即出自張九齡《感遇》的“草木有本心”,而后半句“何求美人折”亦奠定了作者內(nèi)心自洽的基調(diào)。文章分為“草木欣然”“走馬觀花”“流年花影”“花憶前身”四輯。抒寫具體的草木,也借草木感慨四時流變,而將“陳茶”“梅菜干”等歸入“花憶前身”很妙,日常物品頓時雅致起來——在這方面,作者有著點石成金的靈心與妙手。文章有
書稿為植物散文隨筆集。作者寄心于書房,對花草的書文多有研讀,并從中得出獨到見解。文章分為“舊花留痕”“新木扶疏”上下兩輯,上輯為作者過往三本“花書”的精選文章,下輯收入若干關(guān)于嶺南的特色鄉(xiāng)土植物,如莞草、莞荔等等。作者長于學術(shù)性的名實考辨,如《木筆抄書說木蘭》,接連梳理木蘭、木蓮、玉蘭、白蘭、荷花玉蘭、紫玉蘭等等在史書
草木皆兵?草木皆賓!一字之差,趣味迥異。本書為畫家許宏泉的植物隨筆集,因畫而文,或由文而畫,雖寫山花野草,卻與生活、環(huán)境乃至生命息息相關(guān),且不時伴以畫事的掌故瑣聞。作者認為既然畫野草山花,筆墨間自然要體現(xiàn)出“野”,且需野而能逸,逸而能見文心,能見真性情、真趣味。“家前屋后”主要是對自己草木情愫的追溯,刺榴果、龍爪花、蒲
本書為關(guān)于中草藥的雜文隨筆集。致敬《本草綱目》,作者借鑒其分類法,將文章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行文頗有《詩經(jīng)》“興”的味道,由諸多有趣的小故事打先鋒,引出文章主角。比如寫防風,從孟嘗君待客的屏風起筆,又寫晉朝人滿奮怕風的故事,進而才正式介紹傳統(tǒng)藥材中號稱屏風、打理風證的防風。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不迷信于前賢論
“日思夜讀”系列圖書是人民日報出版社策劃出版的青春勵志圖書品牌,該系列圖書所選文章均為當下青年人面對內(nèi)心、面對世界、面對人生、面對選擇時所作的深入思考,文章中的各種故事都是真實、鮮活的生活樣本。通過這些思考和生活樣本,我們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找回真實的自己,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渤海西岸著名的南大港濕地,俗稱大洼。作者以細膩而厚重的風格,優(yōu)美而雋永的文筆,展示了這片土地上大自然原始的生態(tài)之美、歷史蒼涼之美,也展示了艱辛中的地域人性之美。《大洼意象》收入作者近60篇篇散文,分為洼里茅草、洼里麻雀、洼里黃牛、洼邊的橋、月色大洼五輯,是作者多年創(chuàng)作的美文精選之作。
《拐彎,去斯圖加特看奔馳》是一部有思辯、有感悟、有崇高精神內(nèi)涵的散文隨筆新著。書中收錄了作者近些年在路上行走的心路絮語和感悟短文三十六篇,構(gòu)思新穎,視角獨特,思維敏捷,立意深刻。收錄的作品不是浮光掠影的表象介紹和復制,而是飽含人文知識、人生閱歷的深刻思考,既透徹、精辟又發(fā)人深思。作者用現(xiàn)實的目光,用追溯真
《風物追影》精選了作者近年創(chuàng)作的40余篇散文,全書分為五輯:流年回響、時光再現(xiàn)、鄉(xiāng)野況味、心路秩序、風物追影。 作品中飽含對江南鄉(xiāng)村生活的懷念,撿拾流年逸事,追問人間事象,找回被忽略或遺失的根脈;交融時空風物萬象,重現(xiàn)贛南鄉(xiāng)村、 鄉(xiāng)情、鄉(xiāng)愁,追懷時光碎影,撫摸心痕印記,闡釋煥
該書是作者魏楷容國內(nèi)四處旅行就所見所聞所感而寫的隨筆文集。作者不同于一般的旅行者寫攻略推薦,而是就自己眼前的景抒內(nèi)心的情,對著祖國各地的山川湖泊園林,借其中涉及的人物及歷史典故,感慨人生,是典型的借景抒情型散文書寫,這對旅行愛好者也是一種別樣的旅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