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立足新時代地方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轉型,借助華東理工大學公共管理(MPA)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的優(yōu)秀研究成果,以及地方政府職能部門一線工作人員的實證研究,從基層治理、公共服務、市場監(jiān)管、應急管理、生態(tài)治理等領域,梳理東部發(fā)達地區(qū)(江浙滬)地方政府治理轉型的典型案例,總結發(fā)達地區(qū)地方政府治理現代化轉型的實踐經驗、
本書收錄了《新疆的反恐、去極端化斗爭與人權保障》《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關于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新時代的中國國防》《平等、發(fā)展、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等白皮書。
本書基于營商環(huán)境與政府效率的互動關系,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指標體系,測度了我國所有具有代表性的2797個地方政府(含省級政府、地級市政府、縣級政府、國家級貧困縣政府)的效率或防貧效率,發(fā)布2019年中國地方政府效率排行榜:中國效率“十高。ㄊ校薄ⅰ鞍俑呤小、“百高縣”及防貧效率“百高縣”。本書大幅提升了研究樣本的代表性及
《政府治理評論》為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和貴州省欠發(fā)達地區(qū)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共同主辦的學術集刊,以解決中國各區(qū)域及各級政府的治理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己任,著力打造欠發(fā)達地區(qū)政府治理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交流平臺。本刊注重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提倡建設性的學術對話,致力于提升政府治理研究的質量。本輯是第5卷,
《春天的約會——全國政協常委朱永新兩會手記》以日記的形式呈現了2013~2017年兩會期間,作者參與兩會的情況和感悟。全書以生動、紀實、接地氣的方式向廣大讀者講述了兩會討論哪些事,政協委員如何議論國事、資政建言,政協委員的提案建議,以及會議上的討論如何產生作用。是國內外第一本全景式、多角度記錄中國兩會的政協委員日記,從
《中國道路》叢書按主題分作十卷百冊。十卷的主題分別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國防與軍隊建設、外交與國際戰(zhàn)略、黨的領導和建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世界對中國道路評價。每卷按分卷主題的具體內容分為若干冊,各冊對實踐探索、改革歷程、發(fā)展成效、經驗總結、理論創(chuàng)新等方面問題做出闡釋。在闡釋中,以改革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的原創(chuàng),是浙江人民改革智慧的結晶,深化了“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推進了浙江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梳理“四單一網”與“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邏輯關系基礎上,重點從改革的總路線、實踐基礎、突破口、保障條件,以及“網上中介超市”“辦事讀秒”“五證合一”“施工圖聯審”“營商環(huán)境”“服務向基層延伸”
黨員干部是中國國家治理的一維特殊而重要的治理主體。如何動員干部擔當作為,提升治理能力,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是一個老問題,也是一個新問題,更是一個全國各地普遍面臨的新時代難題。本書從全國干部隊伍動員和基層社會治理的普遍性問題出發(fā),以浙江景寧的“大趕考”機制為案例,探討在基層社會,如何以有效的干部動員機制,化解基層治理
本書通過闡述廣州市政府與佛山市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社工服務的不同案例實踐,深入探討了經驗背后的價值與理論導向,反思了實踐中三元主體關系存在的問題。廣州的經驗啟發(fā)與引導讀者理解三元主體“牽一發(fā),動全身”的密切關系,佛山的案例則是反思現階段實踐中的問題后作出的實證探索與嘗試。
本書上編以大事記要的方式回顧了省政協從第一屆至第十二屆委員會走過的歷史進程;下編則以征編全省各屆、各級政協委員“親歷、親見、親聞”史料的方式,收錄120余篇回憶文稿,展現了政協委員履職風采,反映了全省各級政協組織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fā)力,為助推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設作出的積極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