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館,為了和平,收藏戰(zhàn)爭;為了未來,收藏教訓;為了安寧,收藏災難;為了傳承,收藏民俗。 他的人,江湖義氣,豪氣干云,渾身是膽,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唯館唯史唯物到極致。 他,就是朋友戲稱雙料妖精,江湖人稱蜀地舵爺,自稱館奴的建川博物館聚落館長樊建川。zui為人熟知的是他建了一群博物館,但少有人完整了解他的過去:下鄉(xiāng)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梁實秋的研究漸趨豐富和成熟,本書即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遵循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原則,史論結合,從學界較少關注的“理想”的視角出發(fā),突破某些既定的研究框架和模式,立足于對梁實秋其人其文的全面觀照,將文本解讀與人生解讀結合起來,“人”“文”互證,在縱橫勾連的比較參照中,還原歷史現場,以“同情之理解
本書內容包括:受辱袴下、蕭何追韓信、相見恨晚、聲東擊西、背水為陣、虛心求教、不忍背漢、垓下會戰(zhàn)、多多益善、韓信之死、青少年時代、巧計退敵、死里逃生、深山射虎、重圍力戰(zhàn)、求戰(zhàn)心切、悲憤自殺等。
本書由陳省之先生總策劃,朱金晨、任耀義先生主筆,著重介紹了70位清代以來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大家和當代在上海畫壇活躍的畫家,包括吳昌碩、徐悲鴻、吳湖帆、沈尹默等近現代名家以及當代陳佩秋、張桂銘、陳家泠等,以記述他們在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生活中的事跡和圖文,因此可以讓讀者能夠更好的了解上海畫壇藝術家的藝術個性及文人軼事,是一部寶貴
本書從近兩年征集的1500個“共享筆記”黨建真實故事中,選取100篇講述醫(yī)者初心的故事,每篇1000字左右,配有講述者的照片和故事中主人公的照片。展示醫(yī)務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yè)精神,展示衛(wèi)建系統(tǒng)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形象,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往深里走,往實里走。
我國現代美術的藝壇巨匠、杰出的美術教育家吳作人先生,1908年生于蘇州,并在這里度過了青少年時光。先生一生未改鄉(xiāng)音吳語,晚年病重期間的他時常吟詠并反復多次書寫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傾訴著他對家鄉(xiāng)故園的馳念。2018年恰逢吳作人先生誕生110周年,吳作人藝術館策劃舉辦此身猶未出蘇州吳作人與蘇州研究展(*回)以志紀念,共展出
本書作者用細膩多情的筆調講述了民國才女陸小曼綺麗而悲情的一生,以及與她關系最為親密的三個男人——王賡、徐志摩和翁瑞午的情愛糾葛。
本書共六講:孟家一門三進士、楊植東山馬臥城、侯家住滿王家巷、千年劉家兩流變、趙家后人今何在、溫家精英有擔當。
中國家譜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四川學人司馬相如、揚雄等的敘傳、家譜,為漢代私修家譜的興起,起到了創(chuàng)始與弘揚之功。宋代以后,家譜在政治生活中基本不再發(fā)生作用,家譜的意義轉移到敬宗法祖、和親睦族上,而在其中開風氣之先且起重要影響的學者便是眉山蘇洵。蜀學傳統(tǒng)既與譜牒纂修結合了如此密切的關系,四川家譜自應受到更高程度的重視。盡管
做一個安靜的人,緩慢地活。與世無爭,簡簡單單過此生。親人在,愛人在,狗也在。山川巍峨,河流清澈,天空湛藍,花草繁茂。有善意,有信任,有團圓,有相伴。ZUIHAO,也真的還有“一生一世”和“至死不渝”。這是我所有的夢想,大概也是ZUI奢侈的。但我覺得,林徽因做到了。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