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公元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我國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書法初學褚遂良,后從張旭得筆法,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郁勃,天真自然。顏體用筆方圓兼施,圓帶篆意,提按明顯,雄健挺拔,棄隸法而取篆草筆意,承前啟后,古法為之一變。顏字的結構疏密有致,寬博舒展,樸茂端莊,雍容大方,開創(chuàng)了唐
《5000常用字鋼筆楷書字帖》主要收錄了鋼筆字楷書字帖,作者以獨特的風格,采用臨、摹、描三種科學的練字方法,三者相輔相成,各有所長。書中收錄了5000個常用字的鋼筆楷書字帖,幫助書法愛好者打下豐富的描摹基礎,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籍。
中國人將寫字從實用升華而為藝術,用一支筆,在白紙上羅織氣象萬千的“玄象”,這種創(chuàng)造,何其特殊!中國人在白紙黑字的書法作品前,流連忘返,津津樂道,這種趣味,又何其特殊!再沒有任何一種藝術現(xiàn)象,能夠如同書法這樣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了。
篆刻藝術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發(fā)展歷史。從中國象形文字發(fā)明并摹刻、書寫于陶器之上時起,璽印篆刻藝術就開始萌芽。商代以后,通過金文的鑄造和甲骨文字的刻寫,中國古人進一步掌握了鑄、刻、模制等多種方法,為璽印技術的發(fā)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戰(zhàn)國以后,公私印信和節(jié)、符、銘等的鑄造模制日漸風行,至兩漢時期達到高峰,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印章制
《黎東明書法作品集》,為黎東明教授近些年來的書法創(chuàng)作結晶。書中收錄代表性作品四十余件。作品形制、風格多樣,既有長達數(shù)尺的卷軸,也有方正的斗方;既有狂放的行草,也有古樸的篆隸,從各個角度展現(xiàn)了黎東明書法的多姿面貌和較高的藝術水平。
《名家鋼筆書法實用教程:王惠松楷書(第3版)》經(jīng)作者改編后,其內容更加豐富。例如,每個筆畫、偏旁部首,采取一行原字例、一行描紅、一行空格,讓讀者照著臨摹,而且在每組字例中選一個最具代表性的范字進行放大,并在旁邊用簡明的文字加以說明提示。這些書寫技法提示是作者根據(jù)自己多年的習字經(jīng)驗和書寫心得凝練而成,它以通俗的語言讓讀者
《華嚴集聯(lián)三百》有附錄《華嚴經(jīng)讀誦研習人門次第》,分讀誦、研習兩個部分。弘一法師表示:『讀誦研習,宜并行之。今依文便,分為二章。每章之中,先略后廣。學者根器不同,好樂殊致,應自量力,各適其宜可耳。』然而,對于這次的綴集工作,弘一法師還是有特別說明的。
白家奇,堂號竹雨書屋,筆名逸超,山西太原人,山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太原市書協(xié)理事,中原書畫研究院高級畫師。曾為故宮博物院、五臺山、汾酒集團、蒙山大佛題寫長聯(lián),也為馬英九書寫過四尺榜書“道”字,為臺灣鄭成功紀念館書寫過四尺榜書“茶”字,為藝術家郭蘭英書寫過八尺榜書“藝”字,五臺山藏經(jīng)閣收藏的“禪”字是他十多年前寫的!栋
《高等院校通識教育系列教材:大學書法通識》分為四篇,分別為書法歷史篇、書法美學與欣賞篇、書法技法篇、篆刻與余論篇。作者多年來積累了深厚的書法藝術造詣,從漢字起源、先秦書法到明清書法、近現(xiàn)代書法,從如何欣賞書法到臨摹的技法,系統(tǒng)全面地闡述了中國書法的發(fā)展歷程與美學欣賞,具有很高的藝術鑒賞水平,并收錄大量古代名碑名帖的清晰
《21世紀高等院校數(shù)字藝術類規(guī)劃教材:字體設計》通過研究字體的筆畫、結構、字距、行間等藝術規(guī)律,探討文字造型的理論與表現(xiàn)手法。在字體設計理論與繪寫方法的部分使用了由基本字體到創(chuàng)意字體循序漸進的訓練方式,使學生快速掌握字體創(chuàng)意的廣度與深度,運用開闊的設計思維方式、嫻熟的表現(xiàn)方法,設計出形式多樣、個性鮮明、趣味無窮的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