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詞曲鑒賞》是為高職高專學生編寫的素質(zhì)教育教材,旨在通過較為系統(tǒng)的古典詩詞曲的閱讀和鑒賞,提升高職高專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和文化品味,為學生人文素質(zhì)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支撐。全書分總論、意象篇、意境篇、意旨篇、表述篇、修飾篇和格律篇7個部分。本教材從高職高專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采用史論結合、以史帶論的方法,即理論闡述簡
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是我主持的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規(guī)劃項目和北京市教委重點項目“樂府詩構成要素研究”(2007--2009)成果。成果本該有五本,因項目論證時“風格研究”未找到合適承擔者,所以只有四本著作!皹犯姌嫵梢亍笔菢犯畬W核心概念,是指一首樂府詩的五個構成元素,包括題名、本事、曲調(diào)、體式、風格。這“五個要素”與“
本冊收錄魏晉名士劉伶的《酒德頌》,陶淵明的《飲酒詩》及“詩仙”李白的《將進酒》等幾篇與酒有關的詩文。他們或狂放不羈,或曠達平靜,或奔放豪邁,卻都以酒來寄托難以言盡的情懷。書法作品挑選了元代書畫大家趙孟頫的《行書酒德頌》,《行草書陶淵明詩冊》及明代書法家宋廣的《草書太白酒歌》。
本書分為基礎知識、古體詩律、近體詩律、詞律、雜體詩詞格律、新體詩詞格律和詩詞語法概說七章,具體內(nèi)容包括:漢字概說;四聲和平仄等。
《20世紀漢語新詩語言研究》編著者陳愛中!20世紀漢語新詩語言研究》主要是從話語語言學的角度來論述20世紀漢語新詩的。共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側(cè)重于從宏觀角度敘述,論述了現(xiàn)代實證思維與漢語新詩的關系,從翻譯的角度論述了漢語新詩命名的異質(zhì)性,談到了漢語新詩的認同危機問題,以及從價值選擇的角度探究漢語新詩在文體形式建設上的困
安意如“古典美學三境界”之《世有桃花》,品讀古典詩詞的最美意象。從《詩經(jīng)》初嫁,到秦漢飄搖、唐之明艷、宋之清麗,桃花的意象在古典詩詞中綿延不絕,遮蔓、輪回,人們很容易弄清松竹梅蘭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征意義,但不是很容易弄明白桃花這樣東西的文化內(nèi)涵。桃花在中國,太復雜,但凡想起,先有一言難盡的曖昧。將一朵桃花看開,它就自成世
《從詩文評到文藝學--中國三千年詩學文論發(fā)展歷程的別樣解讀》簡介:中國的詩學文論源遠流長,其起點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在綿長的歷史長河中,它逐漸形成一門特殊學問和獨立學科,這就是萌芽于先秦、成立于魏晉、命名于明清的古典形態(tài)的“詩文評”,而發(fā)展到二十世紀又成為現(xiàn)代形態(tài)的“文藝學”(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史)。杜書瀛
為了全面繼承弘揚詞學國粹,使之服務當代,陶冶后昆,王政佳先生以一己之力,筆耕不綴,歷時數(shù)年,完成《荒堂全調(diào)詞箋》!痘奶萌{(diào)詞箋》也是一部全新詞學工具書,是詞學史上第一部把標譜和詞例綁定為一體的詞譜箋。運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作者創(chuàng)造性地以文字下劃線方式標注詞的平仄,既節(jié)約行文篇幅,又可使觀瞻順暢,一舉而兩得。標譜符號和平仄
《后烏托邦批評:〈狼圖騰〉深度詮釋》以《狼圖騰》為批評平臺,試圖建立一種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分析范疇:后烏托邦批評。作者從符號學、語言學、宗教學、人類學、文化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史學、哲學、民俗等十二個領域全面詮釋分析了《狼圖騰》所蘊含的復雜寓意系統(tǒng),力圖通過對《狼圖騰》這一充滿復雜寓意的文本的批評,還原“問題”,“
《晚清詞壇“尊體運動”研究》突破以往研究比較強調(diào)流派視角,重視流派分析的模式,以尊體思潮的發(fā)展變化為考察重心,根據(jù)尊體運動對創(chuàng)作的具體影響,把晚清詞壇的發(fā)展分為起始、高潮、尾聲三個階段。視角的轉(zhuǎn)換,為晚清詞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認識。以一場尊體運動概括晚清詞的主流,能反映史實的主要方面,具體的階段劃分也具有參考意義。辨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