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敦煌遺書為底本影印出版。是迄今為止披露該館敦煌遺書藏品最大最全的一部大型圖錄。
《西域考古記舉要中國西部考古記》為我社“文津文庫”之一種,收入民國時期著名學者馮承鈞先生考古學方面的譯著兩種,即《西域考古記舉要》(附譯格魯塞《極東史》中《中亞佛教藝術》一章)與《中國西部考古記》,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西域考古記舉要中國西部考古記》由郭魯柏等編著。
本書包括上篇尹灣漢墓簡牘校釋和下篇尹灣漢墓簡牘字表。
本書是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被稱為“敦煌的守護者”的常書鴻與池田名譽會長有關敦煌藝術及東方文明的對談集。對談從名譽會長在第五次訪華(80年)期間與常書鴻相識開始,收錄了在北京、東京兩地間往返的書簡。
《探索器物之謎》包括時間的足音、孔方春秋、千年巨鼎出殷商等內(nèi)容。
《濟寧歷代墓志銘》共收錄濟寧范圍內(nèi)出土的歷代墓志一百三十余塊,這些墓志不僅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還是我國古代的重要文化遺產(chǎn),也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一筆不可再生的特殊文獻資源。這些墓志不少出自書法家、藝術家、文學家、史學家之手,書法精湛、文字洗練,內(nèi)容豐富,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學術價值。本書由李恒法、解華英編著。
本書是彙集楚簡帛通假字以及異文、古文、異體字、古今字、俗字、歧讀字、訛誤字等各種用字之例並作簡明解說的專著,帶有工具書的性質(zhì),目的在於從歷史文獻學的角度,結合楚簡帛與典籍中的文例研究古人的用字慣例,分析本字與通假字的關係,定其讀音,釋其含義,以讀懂讀通簡文為主要目的,收字範圍涵蓋了迄今所能見到的絕大多數(shù)楚簡帛。本書適合
《文房四寶》: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之一的文房四寶,凝聚著傳統(tǒng)文化精髓,閃耀著獨特的藝術光芒。它多側(cè)面地反映了古代中國文人的思想抱負與審美情趣。這些古代文具既是幾千年來中國文人的情結所在,同時又作為一種藝術而精彩紛呈,因此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象征。本書詳細述說了中國筆墨紙硯的淵源流變過程,結合百多幅圖照,介紹各藝術流派
從中國地圖看玉環(huán),她只是位于浙江省東南沿海的一個極小的島而已,小到剛剛能看清地名。她東瀕披山洋,南連洞頭洋,西嵌樂清灣,縣域面積2279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378平方公里,F(xiàn)轄玉城街道、坎門街道、大麥嶼街道、楚門鎮(zhèn)、清港鎮(zhèn)、蘆浦鎮(zhèn)、干汀鎮(zhèn)、沙門鎮(zhèn)、龍溪鄉(xiāng)、雞山鄉(xiāng)、海山鄉(xiāng)等3街道5鎮(zhèn)3鄉(xiāng),F(xiàn)有總?cè)丝?0多萬,其中本地人
閆玉光主編的這本《張家口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精華》從館藏的青銅器、金器、瓷器、玉器中精選出各個歷史時期的珍貴文物180余件(套),真實全面地層現(xiàn)了張家口歷史文化發(fā)展歷程,讓讀者了解到祖祖輩輩留下的真實而生動的印跡。通過展示這些具有北方民族特色且又反映歷史時代特征的珍貴文物,為我們打開了一個窗口,讓人們從文物藏品這個角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