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屬典籍整理類著作!吨芤诇\述》八卷,清代陳夢雷撰。《周易淺述》大旨以朱熹《周易本義》為主,參以王弼《周易注》、孔穎達《周易正義》以及蘇軾《蘇氏易傳》、胡廣《周易大全》、來知德《周易集注》。諸家未有說者,及其所見與諸家不同者,則抒己見以申明之。陳夢雷以
本書首先對翻譯文化的理念與方法做了系統(tǒng)性闡述,指出翻譯文化視角下的翻譯行為是理解原文和生成譯文的多階段決策過程,翻譯過程中的任何決策都是在文化框架下進行的;接著從概述《莊子》的思想風格和文體特點對《莊子》多譯本現象進行翻譯個案研究;后以莊子的著名寓言“莊周夢蝶”為例,從通假字的翻譯、疊詞的處理、敘述主體的選擇和哲學概念
儒家哲學本質上也是生態(tài)哲學。儒家生態(tài)哲學的理論結構為天人關系論、生態(tài)本體論、生態(tài)德性論、生態(tài)功夫論、生態(tài)境界論等,由此結構出發(fā)可以概括出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儒家生態(tài)哲學史”。其發(fā)展脈絡是:先秦為奠基階段,兩漢為宇宙論建構階段;中經魏晉玄學的否定性深化,唐代的元氣論擴展,至宋明清達到本體化階段。天人合一是儒家生態(tài)哲學的根
本書意在論證儒學由孔子,中經七十子后學、子思,最后至孟子完成“性善論”,乃是為了開顯一種基礎存在論,為其心性工夫之學確立超越根基,勾勒先秦儒學從孔子到荀子發(fā)展的基本脈絡及儒學作為三教之一的丕變。儒學自身所具有怎樣的思想上的普適性、開放性與包容性,本書開顯儒學在現代社會中的啟蒙作用。
宋明儒學是中華優(yōu)秀思想與文化傳統(tǒng)在直面外來佛教與本土道教的巨大沖擊下,充分吸收精華而實現的有效創(chuàng)造。當研究超越具體的人物,而從整體系統(tǒng)來分析儒學的演化,力求探明作為有機整體的宋明儒學實現傳統(tǒng)儒學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內在機理和實現路徑,其訴求不僅在于對歷史中的宋明儒學獲得深刻的認識,而且在于期望由此彰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亙古彌新的
《論語集注》廣收博采,據統(tǒng)計,共征引古今三十五家之注。相較于以義理思想闡釋為核心的《論語精義》,《論語集注》更重視解讀經文本意。三十五家注中,包含漢魏以至唐宋各家之說。在各注家及注文的選取上,朱嘉真正做到了摒棄門戶之見,博采兼收,凡善皆存;而對原注的去取留存,及各家注文編列次序,亦有其獨特的考慮方式。《論語集注》是朱集
《中國古典學》由濟南市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付資出版,濟南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每年舉辦一次“經典詮釋學”學術研討會,依據大會提交的論文結集出版,每年出版一輯。本輯是對荀子、孔子及其思想,以及各時代關于儒家思想論述的經典詮釋,全書貼近理論研究前沿,所收論文學術價值較高,既有對荀子、孔子思想的直接解讀,也有基于《論語》、儒學、《大學》以
老子說上善若水,懂得什么是真善,行事才能利人利己;老子說知止不殆,凡事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老子說自勝者強,能不斷地戰(zhàn)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強者:……《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字字珠璣,句句精華,蘊含著大智慧。成語是中華文化中很別致、很迷人的一種表達方式,它短小精悍,寓意精妙,易于學習與
本選題是中國著名翻譯家、學者辜鴻銘先生的代表作,是一部流傳百年、聲名遠播的英譯著作。本選題不僅再現了《論語》的風格,生動地展現中國經典的魅力;還引用西方著名作家的話來注釋解讀和橫向對比,內容充實。作為一本面向世界讀者的譯本,可以讓讀者能自然輕松地走進中國傳統(tǒng)儒學經典。作者學貫中西,譯文和注釋對當下讀者依然具有很大的啟發(fā)
本選題是中國著名翻譯家、學者辜鴻銘先生對《大學》和《中庸》的解讀著作!洞髮W》是英譯傳統(tǒng)儒學經典《大學》的回譯本,圍繞“高等教育”開,辜鴻銘的翻譯不拘泥于-字-句,對《大學》的解讀鞭辟入里。《中庸》是辜鴻銘發(fā)表的英譯《中庸》的回譯本,圍繞“道德準則”開,分析傳統(tǒng)儒家倫理道德指導下形成的秩序。辜鴻銘的翻譯具有很強的個人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