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也是16~17世紀叱咤遠東的風云人物。他收復祖國寶島臺灣、驅逐荷蘭侵略者的真實故事,在今天的閩南與臺灣仍然家喻戶曉,廣為流傳,成為兩岸人民津津樂道的茶余美談。本書按鄭成功少年時期、抗清斗爭、收復臺灣以及治理臺灣的時間順序,展現(xiàn)了鄭成功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和卓越超群的軍事才能,以及他那氣壯
宋慈(11861249),字惠父,建陽(今屬福建南平)人,南宋著名法醫(yī)學家,世界法醫(yī)學鼻祖。本書前面七個章節(jié)以時間順序敘述宋慈從學朱熹弟子吳稚、太學學習進士及第、平定三峒與潭飛磜之亂、改變鹽法、賑災救民、七年提刑官,直至身死任上的生平事跡,展現(xiàn)了宋慈將理學思想運用到實際中的行動派精神,為國為民、殫精竭慮的愛民思想,以及
楊時是早期洛學南傳的一代理學宗師。他不僅留下了吾道南矣程門立雪的千古佳話,而且上承二程洛學之傳,下開閩學之緒。本書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地從出生、求學、為官、理學研究、傳播理學思想等方面講述楊時的一生,講述了楊時承續(xù)二程洛學、奠基朱熹閩學的豐功偉績,詳細講述了楊時的理學思想理論。此外,本書還講述了楊時理學思想對后世的深遠影
本書為黃道周人物傳記。黃道周(15851646年),福建漳浦銅山(今東山縣銅陵鎮(zhèn))人,明末學者、書畫家、文學家、儒學大師、民族英雄。他是天啟二年進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賞識,歷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時,任吏部兼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首輔)?骨迨,被俘殉國,謚忠烈。
本書是福建省社科聯(lián)福建歷史文化名人叢書(第四輯)中的一本,真德秀始字實夫,后更字景元,又更為希元,號西山。福建浦城(今浦城縣仙陽鎮(zhèn))人。南宋后期理學家、大臣,學者稱其為西山先生。本書以真德秀的一生經(jīng)歷為線索,主要敘述其學術精深、勤政為民、忘身直諫等方面的感人事跡。他從小苦讀,高中進士后在朝廷和地方做官,為國事和民情屢次
一部反映中國新聞界代表人物穆青的紀實性傳記作品。穆青是“喝延河水”成長起來的新聞工作者。從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歲月到熱浪奔騰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從撥亂反正的艱難歷程到大潮澎湃的改革開放時代,穆青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使自己成為新聞戰(zhàn)線上德高望重的領導人,在廣大讀者中享有崇高聲譽的名記者。在20世紀的新聞史上,許多新聞名
漢末名將關羽一生忠肝義膽。在治理州郡時恩信大行,深得民心,而且武功高強,氣概非凡,威震華夏,曹操欲避其鋒,孔明謂之絕倫,盡顯英雄本色!度龂尽贩Q他有“國士之風”。東漢建安二十四年歲末,關羽死于臨沮,與此同時,一種與之相關的文化現(xiàn)象在民間悄然產(chǎn)生,這就是關公文化。關公文化至今已經(jīng)有1800年的歷史。它是以歷史人物關羽為
《再論陳云》是朱佳木同志的文集。朱佳木同志1982年任陳云秘書,后撰寫過大量回憶和研究陳云生平與思想的文章,2010年在我社集結出版《論陳云》一書。之后,朱佳木同志在《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世界社會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黨的文獻》《中共黨史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前線》等期刊又陸續(xù)發(fā)表了一系列回憶和研究陳云
本書收錄了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yǎng)護中心12位在住賓客的精彩故事,通過老人口述,記者撰文整理,記錄了他們不平凡的人生經(jīng)歷,從多個角度展現(xiàn)出新中國發(fā)展的滄桑變化。在他們的故事里,有走進前線戰(zhàn)場的烽火硝煙;有親身經(jīng)歷新中國的外交風云;有致力于發(fā)展醫(yī)學事業(yè)的兢兢業(yè)業(yè);有緊跟黨走的文化人生;有為科技興國的艱苦奮斗;有嚴謹治學為人民謀
《北宋蜀中三俊研究》從細處入手,爬羅剔抉,對“三俊”鄭少微、楊天惠、李新存世作品進行辨?zhèn)魏洼嬝,考證“三俊”的生平事跡,分析其作品的主要內容和藝術特色。復又能從大處著眼,聯(lián)系時代,以“三俊”為代表,勾勒北宋巴蜀中下層文人生存狀態(tài)和文化心理,探討宋代蜀地茶葉貿(mào)易、都江堰灌區(qū)水利設施建設與修繕等。其對四庫館臣和錢鍾書評價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