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為代表的西方大國在近代文明發(fā)展歷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它們各自的沉浮走勢既體現(xiàn)了大國興衰中的共性,也展現(xiàn)了各自特有的魅力!稓v史課堂中的走向現(xiàn)代系列:一本萬利的英吉利》對英國的近現(xiàn)代歷史進程開展研究,從中學歷史教學的角度解讀英國歷史發(fā)展的重要拐點,輔以歷史之音、史學動態(tài)、教學擷英
本書是一部從全球史的廣闊視角全面敘述荷蘭海洋帝國(1581—1800)興衰的著作。第1部分敘述了古典時代和中世紀時期的尼德蘭地區(qū)在勃艮第和哈布斯堡王朝統(tǒng)治下,從分散、自立逐漸走向整合的歷史;描述了北部聯(lián)省共和國的人民通過艱苦卓絕的反抗斗爭,從西班牙人的專制集權以及宗教迫害下獲得解放,建立民族獨立國家。新生的荷蘭由此強大
《羅馬傳:人類歷史的鏡子》是“絲路百城傳”系列叢書的重要讀本之一。本書由羅馬人寫羅馬,敘事方式別具一格:它既非全景式的從羅馬史前史梳理到當下,也非對政治軍事宗教文化以及城市格局等進行分門別類的介紹,而是以當下此刻為起點,站在羅馬的任意一處遺跡或新建上,調動生活經(jīng)驗、歷史積累和邏輯素養(yǎng),回溯歷史,思考當下。既有對自
本書是由中國德國史研究會會長鄭寅達和中國德國史研究新銳陳旸積三十年之功而成的一部力作,代表了中國學界在第三帝國研究領域的水準。作者突破了“興亡史”的舊框架,并沒有止步于論述第三帝國興起、擴張、覆滅的過程,而是關注其改造和運行的內在邏輯,深入剖解第三帝國政治、經(jīng)濟、文教、種族、社會、軍事等各方面體制特點及成因。全書
對廣大中國讀者而言,近代普魯士及其領導下的德意志稱得上是熟悉的陌生人。說熟悉,是因為近代以來的中國總是跟它有著各種聯(lián)系,尤其在軍事和政治領域,時至今日,“鐵血宰相俾斯麥”和馬克思恐怕仍然是中國人非常熟悉的近代德國人,更不要說早就跑進中學課堂里的康德和黑格爾。但它又是非常陌生的,因為仔細一查,就會發(fā)現(xiàn)國內其實并沒有幾本專
諾曼征服可能是英格蘭歷史上最重要的軍事和文化事件之一。隨著諾曼人進駐英格蘭,英格蘭這一古老而又新生的國度便煥發(fā)出了新的活力。無論是語言、建筑、軍事還是法律,英格蘭境內都出現(xiàn)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么,諾曼人是如何改變這一切的?這一改變又為什么如此之徹底?馬克·莫里斯以極其細致的筆觸梳理了諾曼征服前后的歷史事件
“牛津世界史”系列本本經(jīng)典,每本都是由10余位歐美杰出歷史學家合寫的通史性著作。是牛津大學出版社壓箱底的寶貝,耗時40年專為歷史愛好者打造的專業(yè)級入門讀物!同時也是牛津大學一年級新生教材,既是入門級,又是專業(yè)級!《牛津英國史》講述了英國兩千多年的歷史,從羅馬入侵到20世紀。幫你搞懂英國從邊緣小島崛起為大英帝國的前因后果
西班牙帝國的締造非一人之力、一日之功。但是,迄今為止,鮮少有人講述西班牙在16世紀后半葉征服歷程中富有戲劇性的人類故事。從巴拉圭、普拉特河到墨西哥尤卡坦,再到智利,休·托馬斯以流暢的敘事風格書寫了西班牙帝國征服美洲的歷史,并記述了西班牙與法國在佛羅里達半島的戰(zhàn)爭,以及16世紀60年代西班牙大軍橫渡太平洋征
本書內容以正德十六年(1521年)為中心,向前向后延伸到正德和嘉靖兩位皇帝整個統(tǒng)治期,整個周期約六十年。在此之前的歐洲各國,其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程度、綜合國力尚不如大明帝國,遠遠不如。然而,就在這六十年里,歐洲通過大航海、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就像裝上了三枚火箭推進器,加快了速度,超過了大明。讓我們在輕松中,在幽默中閱讀歐洲
11世紀時,在教皇的召喚下,一大支基督教軍隊闖入了地中海東部的伊斯蘭世界,占領了兩種信仰都奉為圣城的耶路撒冷。在這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之后200多年間,伊斯蘭世界和西方為爭奪圣地的統(tǒng)治權而爭斗,雙方都堅信他們在為自己的神服務。 書中不僅描述了各次十字軍東征的大量軍事細節(jié),作者托馬斯·阿斯布里奇還從政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