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書畫攷三種》八卷,即《南薰殿圖像攷》二卷、《國朝院畫録》二卷、《西清劄記》四卷,清胡敬撰。
本書共分為多米格習字法、多米格書法字帖部分兩章,主要內容包括:什么是多米格、怎樣使用多米格、漢字的結體規(guī)律及原則、使用多米格應注意的事項、筆法等。
蔣頻著的《印人逸事》是一部從人文美學角度評述中國古典篆刻藝術的專著。它不同于一般篆刻類著作從技法入筆的敘述模式,而是按照中國歷史的文明發(fā)展脈絡,將篆刻史上大家的身世生平、藝術生就、趣聞軼事、印史地位及風格流派的形成,以平實的筆調呈現(xiàn)出來,既保持了學術作品的嚴謹,又兼顧了普及讀物的流暢。
智永,山陰永欣寺僧,名法極,人稱“永禪師”,陳、隋間著名書家,東晉王羲之七世孫。他初從蕭子云學書,后繼承祖法,精勤書藝,相傳曾書寫“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東諸寺。其傳世“真草千字文”有墨跡本與刻本兩種,墨跡本現(xiàn)已流入日本國,系紙本、冊裝,每面四行,行十字。長期以來,這件墨跡倍受推崇,有人評說:“真則圓勁古雅,草則
吳大澂精于鑒別和古文字考釋,亦工篆刻和書畫。吳大澂書法以篆書最為著名。他的篆書很有特色,將小篆古籀文結合,功力甚深,即平時書翰也常用工整精絕的篆字為之,規(guī)矩整齊,別有情致。早年從陳碩父學篆書,中年以后又參以古籀文,書法益進。他開始學秦代小篆刻石,書法酷似李陽冰。后受楊沂孫的啟示,將小篆與金文相結合。
米芾《蜀素帖》,內容包括他自作的各體詩八首,故此帖又名<書諸體詩卷或>或<擬古詩帖>。其書法字跡勻稱,筆勢圓勁流麗,結構布局端莊秀美。本字帖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也讓廣大書法愛好者領略到中國古典書法的一種理想境界,以柔寓剛、外柔內剛。初學者可根據每個字的用筆、結構、布勢等去臨摹。
本書圍繞熊召政先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展開,收錄了包括斗方、扇面、對聯(lián)、立軸、中堂、長卷、題簽七類不同尺幅的書法作品。
本書歸納了一些行草書寫的體會、心得和修正方案。主要包括:心平氣和橫平豎直、橫細豎粗左細右粗、大小適宜肥瘦合理、分朱布白計白當黑、輕重有度避讓有道、錯落有致行列成勢等。
本書為“萬印樓叢書”中的一本,收錄了王石經所輯陳介祺、潘祖蔭、吳云等家藏印章一千七百余方,卷首有陳介祺的題記。
全書分為三部分:顏真卿楷書基礎入門、集顏體字古詩二十一首、書法創(chuàng)作的基本形式。特點是:筆法、結構、章法循序漸進,將學書、學詩、考級與健身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