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書分為五大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素描基礎知識,包括作畫工具、表現(xiàn)技法、構圖等內容;第二部分為石膏幾何體結構素描的表現(xiàn)要點、作畫步驟及圖例;第三部分為石膏幾何體結構素描組合的表現(xiàn)要點、作畫步驟及圖例;第四部分為石膏幾何體明暗素描單體練習;第五部分為石膏幾何體明暗素描組合練習。本書適合參加美術高考的學生及美術愛好者在基
本書全書分為三大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素描基礎知識,包括作畫工具、表現(xiàn)技法、構圖等內容;第二部分為靜物單體的表現(xiàn)要點、作畫步驟及圖例;第三部分為靜物組合的表現(xiàn)要點、作畫步驟及圖例。本書適合參加美術高考的學生及美術愛好者在基礎訓練階段使用學習。
本書采用學科借鑒方法,以符號學原理分析闡釋相對應的符號形式,以期構建出較為完整的、基礎性的東北農民題材符號系統(tǒng)、形態(tài)符號系統(tǒng)、構圖符號系統(tǒng)、色彩符號系統(tǒng)、技法符號系統(tǒng),揭示出基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文化、民俗民風、審美情趣,東北農民所具有的符號特征。
本書稿收錄溫州現(xiàn)代文壇耆宿張鵬翼先生(1898年-1996年。曾任浙江省文史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溫州市詩詞學會顧問、溫州市書協(xié)暨平陽縣書協(xié)名譽主席;1994年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張鵬翼書前后赤壁賦》,2013年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張鵬翼書法集》)數十年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感悟與體會,以及部分與
本書內容講述:余紹宋(1883-1949),字越園,號寒柯,龍游人。1912年,任浙江公立政法專門學校教務主任兼教習。龍游縣博物館2020年5月新館開館后,博物館積極主動深挖龍游的歷史文化資源,并以余紹宋為主題策劃了多次展覽。余紹宋是龍游的歷史文化名人,書法繪畫皆精。先后有二十余位著名篆刻家為他制作自用印,其中不乏西泠
本書共8章,內容包括:書法理論的淵源、漢代書法理論的發(fā)展、唐代尚法理論的形成、宋代尚意理論的確立、借古開今的元代書學理論、明代書論的沉滯與反叛、清代碑學理論的建構等。
本書分書法美學原理、書法美學史研究、中國畫·篆刻·詩歌美學論三篇,主要內容包括:“空間:線條構筑的形式”“時間:線條運動的形式”“抽象:書法的視覺形式特征”“中鋒:書法線條美的歷史內涵”等。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卓越的成就,在世界美術之林獨樹一幟。大量的名家傳世佳作歷盡滄桑保留到今日,記錄了綿延千年的中華悠久歷史和橫亙萬里的錦繡河山,更作為流動的歷史和無聲的樂章,展示著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和精神內涵,每一幅都值得細細品味欣賞。本書挑選傳世名畫《五牛圖》,通過高清細節(jié)局部圖片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卓越的成就,在世界美術之林獨樹一幟。大量的名家傳世佳作歷盡滄桑保留到今日,記錄了綿延千年的中華悠久歷史和橫亙萬里的錦繡河山,更作為流動的歷史和無聲的樂章,展示著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和精神內涵,每一幅都值得細細品味欣賞。本書挑選傳世名畫《搗練圖》,通過高清細節(jié)局部圖片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卓越的成就,在世界美術之林獨樹一幟。大量的名家傳世佳作歷盡滄桑保留到今日,記錄了綿延千年的中華悠久歷史和橫亙萬里的錦繡河山,更作為流動的歷史和無聲的樂章,展示著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和精神內涵,每一幅都值得細細品味欣賞。本書挑選傳世名畫《貨郎圖》,通過高清細節(jié)局部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