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李燕編著,主要是李燕先生所寫有關李苦禪先生堅守并傳承金石文化方面的文章,以及精選苦禪先生收藏金石碑帖和金石碑帖題跋的資料集,由于這些圖像資料不僅僅有重要的書法藝術價,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文物屬性。對于人們全面了解苦禪先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成就具有極大參考價。
《小雙橋遺址的商與夷》運用考古類型學方法對小雙橋遺址出土岳石文化特征陶器進行辨識,并利用X射線熒光光譜(XRF)進行元素成分分析,推測部分岳石文化特征陶器屬于本地生產(chǎn)。運用C、N穩(wěn)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將該遺址所出商代入骨區(qū)分為從事不同生業(yè)模式的甲、乙兩類人群。在考古學文化所見商夷關系轉變的歷史背景下,結合甲、乙兩類人群的文
收錄靜德軒藏明清文房瓷三十三件圖片(約70幅整版圖片)、相關專業(yè)文字說明。藏品主要來源:國有文物商店、海內外主要拍賣:蘇富比、佳士得、嘉德、保利等拍賣行,大部分藏品有早年海內外出版、拍賣紀錄,傳承有序。
《國家寶藏:100件文物講述中華文明史》一書遴選中國各大博物院館的100件國寶級文物,以中華文明發(fā)展的歷史脈絡為依據(jù),講述國寶本身的故事,揭示文物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揭示中華文明的發(fā)展歷程。將分散的國寶聚攏在一起,足不出戶,便能領略國寶的魅力,便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讓文物說話,真實的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的
《絲綢之路與中原》為河南博物院特展,包括史前至明清的珍貴文物300余件(套),分為絲路萌芽先秦時期絲路開啟兩漢時期四方通衢魏晉南北朝時期八方來朝隋唐時期絲路延展宋元明清時期五個單元,精選的文物包括陶俑、青銅器、瓷器、玉器、玻璃器等,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了中原和絲綢之路的關系,以時間為脈絡,展示絲綢之路形成、發(fā)展的歷程,以及對
《宿州市博物館文物集萃》從宿州市博物館文物中遴選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代表性的器物,期望通過它們展現(xiàn)出宿州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基本結構、特點,同時較全面的展現(xiàn)出宿州本地的歷史與文化。
郭大順先生是新中國成立后,共和國培養(yǎng)出來的一代考古學家!稇c祝郭大順先生八秩華誕論文集(套裝上下冊)》是為慶祝郭大順先生八十壽誕而專門編輯。收錄文章50余篇。主要圍繞先生重點研究的紅山文化和東北系考古學文化開展各項論述,也有記錄與先生交往的文章,文末還有圍繞著其成長歷程和豐收的考古研究成果而寫的學術年譜。
《頤和園藏文物大系·玉器卷2》為系列叢書《頤和園藏文物大系》之玉器卷的第2本。玉器卷收錄頤和園藏玉器172件,《頤和園藏文物大系·玉器卷2》收錄約二分之一。頤和園藏玉器從漢代至晚清,其中多為乾隆時期的玉器,其中一部分為乾隆御用之器。其用料、設計、做工堪稱玉器中的上品。此次頤和園藏玉器系首次公開系統(tǒng)出版,可為玉器鑒賞、收
本書主要依據(jù)銘刻資料,并結合文獻,采用“自下而上”的視角分析五六世紀高僧大德與知識階層信徒之外的一般佛徒的信仰,試圖弄清他們如何接受佛教、接受了什么,進而探討佛教對普通民眾的思想與行為產(chǎn)生何種影響。在重新考察佛教流行北方的歷史背景后,根據(jù)1600種有紀年及紀年可考的造像記,借助統(tǒng)計分析,輔以例證,具體展示了民眾信仰對象
本項目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學者文庫資助項目之一。燕地大體指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北部、遼寧西南部地區(qū)。為戰(zhàn)國時期燕(匽)國極盛時所占領之地,秦漢時期于此一地區(qū)置廣陽國(燕國)、涿郡、渤?、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本書以《漢書地理志》為準,就此一地區(qū)所置134座郡(王國都)縣(侯國)城的地理方位、形制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