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記錄了卿光中先生一生的所見所聞,有他童年的稚聲,青少年時代的向往、成年時期對生活和事業(yè)的評說,以及老年時期的夕陽贊歌。全書分為蜀鄉(xiāng)情·雛立篇、京都篇·求索篇、金融情·論文篇等。
我在舊社會吃不開,新社會也吃不開,且可說是永遠吃不開的,也從不因此放棄工作責任和做人責任感!驈奈纳驈奈南壬簧,因時代而分為兩截,前半生寫作,后半生治學。關于其在易代之際的角色轉型,“晚年口述”提供了許多珍貴的一手材料。本書由沈先生晚年的重要助手王亞蓉編著,分為晚年口述、后學追憶、工作信函三部分。本次增訂另補入兩
作者何光滬先生屬于“文革”結束后中國第一批宗教學者,堪稱三十多年來中國宗教學發(fā)展的推動者和見證人。作者既側重于對宗教學原理及宗教哲學的理論探究,更注重對中西歷史、文化及社會問題的觀照與探討,故其學術論著深具問題意識與超越精神,兼顧觀念澄清與思想創(chuàng)新。書中文章,無論長短,皆意涵深遠、文辭優(yōu)美,散發(fā)著思想的深邃與人性的溫熱
《陜西歷史博物館學術文庫:沙苑子文史論集》共分五輯,包括歷史地理、古代禮俗、簡牘典籍、文物鑒賞、古代史研究,涉及面寬泛。歷史地理是維慎的專攻,此輯收文10篇,既有新穎獨到的見解,又能將研究課題與歷史地貌變遷、環(huán)境保護結合起來,為當代社會發(fā)展服務。
《陜西歷史博物館學術文庫·尋源覓真:蔡昌林文集》包含文論篇、唐凌煙閣功臣傳記篇、文物彩墨篇和隨筆、散文篇幾個部分。文論篇收錄過去發(fā)表的論文和一些期刊的約稿,以文物研究為主,包含和蔡昌林先生前期工作有關的裝潢設計研究;唐凌煙閣功臣傳記篇是將《唐開國二十四功臣》書稿重新配圖收入;文物彩墨篇是在此前展出過的《周秦漢唐夢——蔡
本書是斯密在格拉斯科大學擔任教授時的一部分講義,反映了他從事經(jīng)濟研究開始時期的思想。書中,斯密結合當時英國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論述了財產(chǎn)權、封建制度、私法中取得財產(chǎn)的方法、典當、抵押、契約、分工、國家鑄幣、匯兌、課稅、公債等廣泛的經(jīng)濟問題。全書體現(xiàn)的是斯密一貫的經(jīng)濟主張:特別強調分工在國家經(jīng)濟生活中的作用,強調必須實
《郝言郝語:五位一體教研育人》講到奉獻、團隊、謀劃與實施:提高群體績效的關鍵(母校情之一),做大平臺是一種激勵(母校情之二),認同來自于具體的關愛(母校情之三),豐富化與自主性也是激勵(母校情之四),大學生活:不順是常態(tài)(母校情之五),好老師可以影響學生的人生(母校情之六),總冠軍靠實力和綜合,不靠運氣……等等。
本書為作者多年來在報刊發(fā)表文章的作品選編,共分:一、以史為鑒篇,二、學習心得篇,三、工作體會篇,四、讀書方法篇,五、名人軼事篇,六、知識天地篇,七、哲思箴言篇等。是作者多年來成果的集中匯編。
《吳小如演講錄》由吳小如先生多年在各大學的演講錄音整理而成。正文收六篇文章,分別談詩詞、小學、戲曲。附錄收社會各界人士紀念文章若干,亦從各個側面勾勒出先生治學的嚴謹形象,表達緬懷之敬意。文中穿插先生書法作品、往來書信、著作書影等。
本書收錄了斯密的一批文稿,文稿涉及的內容包括:天文學﹑哲學﹑物理學﹑邏輯學﹑形而上學﹑外在的感官﹑模仿藝術﹑音樂﹑舞蹈和詩歌等。這批文稿是作者生前醞釀撰寫的一部貫穿人文科學和優(yōu)美藝術的歷史著作的初步材料,但因發(fā)現(xiàn)該計劃的工程過于浩大,而不得已將其放棄,直至作者去世,這些文稿也未予處理。因此,這本書對于全面了解亞當斯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