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本為依據,系統(tǒng)梳理和總結了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學思想,對馬克思、恩格斯不同時期有關倫理道德的論述進行了具體分析并作出了必要的理論概括。特別是深入闡述了《資本論》以道德社會學視角所闡析的資本主義社會倫理道德現象,對經濟與道德、資本與人格、歷史與正義等道德哲學問題既有宏觀的把握,又有大量細致入微的
本書共五章,內容包括:現代性與自由危機的興起、馬克思之前對現代性自由的浪漫主義批判、馬克思之前對現代性自由的理性主義批判、馬克思深入歷史本質的現代性自由批判、馬克思對現代性自由觀的超越。具體包含:現代性與自由的凸顯、現代性自由的浪漫主義構想、理性主義對現代性自由實現的突破與局限等。
本書論述分為三個部分,共有八章。第一部分:數理《資本論》,本部分由本書的1-4章構成,完成了對《資本論》的數理研究。第二部分:必須面對的質疑,第二部分(第5-6章)的寫作源于一種情結,既是對本書理論研究成果的檢驗,也是傳播馬克思價值科學的行動。第三部分:數理《資本論》的當代化。本書從第三部分(第7-8章)開始,以數理《
本書從揭示馬克思展開現實批判和對未來社會預見所內含的道德視角、道德原則出發(fā),闡明馬克思經濟倫理思想的內在邏輯、主要內容、現實意義等方面,初步建構一種適合于保障和促進今天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的經濟倫理思想,進一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倫理發(fā)展提供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支撐。
和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當今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生態(tài)自然是人類的生存家園,人類從自然家園中獲取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當下這一需求卻呈現為問題狀態(tài)。生態(tài)自然觀在馬克思恩格斯生態(tài)思想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較少的看到他們就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做出論述,但是在他們的字里行間卻到處充滿著對生態(tài)自然觀思想的卓越追求,人類的生存和
本書以博士期間的研究方向為基礎,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借助于馬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所采用的從后思索法,以界定共同體概念為基礎,對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展開全景式研究,構建歷史維度和理論維度、現實維度和未來維度相統(tǒng)一的共同體思想完整框架。具體來看,首先針對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的共同體進行剖析,在市民社會的階級矛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出版至今已經150多年。150多年來,資本主義經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本書在21世紀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審視馬克思的《資本論》的全部經濟理論,包括分工理論、勞動價值理論、貨幣理論、剩余價值理論、資本積累理論、資本循環(huán)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生產價格理論、壟斷價格理論、商業(yè)資本理論、工資理論、利息理論
如何有效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如何提升青年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1949—1966年,清華大學在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方面發(fā)揮了典型示范作用。本書根據第一手資料,以理論、歷史、現實相結合的視角對1949—1966年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開展專題研究,總結歷史經
學術界以往多從批判思辨唯心主義視角解讀《神圣家族》,忽視了馬克思恩格斯對歷史唯物主義生活世界觀的初步闡發(fā)。本書在第一部分通過文本解讀,闡發(fā)該文獻的主要內容和思想;第二部分通過理論研究,呈現馬克思恩格斯的“新世界觀”:從思辨到生活的轉向。通過兩部分的架構,以期讀者對《神圣家族》有一個全面把握。
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