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著作是國家藝術基金結題成果。全書分為“緒論”“土家先民的工藝美術”“土司時期的工藝美術”“改土歸流至民國時期的工藝美術”“當代工藝美術”等五章。從縱向梳理了土家族工藝美術發(fā)展的脈絡,對每一個時期土家族工藝美術進行了歸納分類,對其形成的背景及其特點進行了分析。該成果是在深入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完成的,圖文并茂,是第一部土家
本書詳細介紹了13種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傳統(tǒng)工藝,這些工藝不僅是北京都市的文化名片,鮮明體現了千百年來北京各階層人們的生產、生活習俗及精神訴求,而且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表征,以其特有的方式記錄時代,使歲月留痕,存續(xù)文脈,見證歷史的變遷和社會的演進。
本書是在一般設計史的基礎上對世界現代設計近二百年的發(fā)展脈絡的梳理,在大量新材料的基礎上增加了筆者個人的思考與品評,是對歷史觀念、研究范式以及歷史書寫傳統(tǒng)的靈活運用。書中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開篇即對藝術設計史的書寫傳統(tǒng)深入批判與反思,探討“設計史為誰而寫”“服務于誰”這些基本問題。在世界現代設計潮汐流變中,作者不斷淘洗出敘述與語
本書關于設計的歷史,適用于相關專業(yè)的設計史課程。全書共分為三個篇章,第一章為設計史概論,解決課程導入問題,教導學生設計史的重要性與方法論,彌補同類教材的不足;第二章為設計簡編,通過原創(chuàng)思維導圖與知識點總結,精煉設計史要點,讓教師與學生一目了然,也為考研、自主學習的學生提供學習方向和思路;第三章為圖繪設計專題史,通過優(yōu)秀
本卷是《中國工藝美術全集浙江卷》的分卷之一。遵循了“經緯交織”的原則,在工藝美術經向歷史演變的主線上,記載與緯向地域社會的因果關系,展現工藝美術文化和經濟屬性中所蘊含的文化與經濟、材料與技藝、科技與工具、藝術與生活、實用與審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等相關內容。遵循“非物質文化和物質文化并重”的原則,遵循將重點置于當代工藝美
河北工藝美術史
本書主要是對中國藏族傳統(tǒng)設計的發(fā)展歷史進行研究,以此推動和深化藏族民族文化的研究。全書主要涉及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藏族傳統(tǒng)設計發(fā)展的歷史線索及其內容的梳理;二是藏族傳統(tǒng)設計的范疇、類型的明晰,涉及藏族的建筑、服飾、法器、兵器以及其他生產、生活用具等內容;三是藏族造物藝術功能屬性的考訂及其藝術特征的闡釋,挖掘了藏族造物藝
作者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積累資料,結合其承擔的研究項目成果,以自己的視角重新梳理了中外設計藝術的發(fā)展歷程。本書通論自古至今中外設計藝術的發(fā)展歷程,著重提煉了各個時代的典范作品進行深入分析,選擇精當,文獻豐富,引證有據,視覺新銳,精煉精純,富有新意,而且將建筑和園藝巧妙融匯,合而為一。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中國部分,從原始
本書為高等院校設計專業(yè)的教材,同時也可作為高等院校通識教育的課程教材或參考用書。全書分為上、下兩編,內容豐富,圖文并茂。 上編為中國設計簡史,以時間為主線,系統(tǒng)而有重點地介紹了中國史前、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與隋唐、宋遼金元與明清時期的古代設計,涉及陶器、玉器、青銅器、漆器、紡織品、畫像石與畫像磚、城市與建筑、園林、金屬
本書分為八個章節(jié):第一章概述、第二章陶瓷工藝、第三章染織繡工藝、第四章金屬工藝、第五章漆器工藝、第六章雕刻工藝、第七章其他工藝美術、第八章結語、附錄:大事記。本冊為上冊晚清民國工藝美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