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倫敦自然博物館館藏匯編文集,書中依據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特別挑選了圖書館內最為珍貴的31部書籍。每本書籍都附有由著名作家、博物館科學家、博物館圖書管理員們就各自特定專業(yè)知識領域撰寫的文章,解釋它在博物學發(fā)展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書在充分調研科技類展館現(xiàn)有展覽、展品評估研究,充分考量展品設計因素、展品傳播功能、展品效能影響因素后,經過多次實證研究與修正,建立了科學、可信、簡潔、可行的、指標與指數(shù)一一對應的展品傳播效能評估體系,并通過案例進行了驗證。該書的創(chuàng)新點與特色之一在于建立了指數(shù)化的評估體系,實現(xiàn)評估結果完全量化,評估結果簡單且具有可比性
本書是作者去國外考察博物館(主要是200余座自然科學博物館),邊看、邊想、邊記,后期又反芻并精選形成的一部集子。它反映了作者的一種關注和追求:世界的博物館是怎樣的,它們的發(fā)展狀態(tài)和趨勢如何?試圖在此項陳列的世界維度里思考和發(fā)現(xiàn)中國的奇跡。全書分為北美掠影、英倫攬勝、歐陸巡禮、東瀛探幽和他山之石五個部分,其中有不少插圖也
本書分為兒童科技園、探索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發(fā)展三部分。共收錄了180余篇解說文稿,包括《迎賓機器人》《虛擬哈哈鏡》《猜生肖》《萬有引力》《載人飛船發(fā)射過程演示系統(tǒng)》等文章。
《收藏記憶》一章主要是以藍天和俄式風格建筑組成比較單一的畫面,用天與樓的對話,寓意蒼天無為、人間有為的意境,將表面現(xiàn)象滲透到輾轉的時空之中,體現(xiàn)了經驗、智慧和財富,即把客觀現(xiàn)實的景象意象化、藝術化、人文化,與書的主題相融合,形成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作品《時代的脊梁》來源于制作長須鯨素材,畫面上碩大的長須鯨與人物的身影形成
倫敦自然博物館是世界上*重要、*綜合的自然標本、文獻和藝術品收藏地之一,本書為館藏品精選集。本書收入233件珍貴藏品,按圖書文獻、植物、動物、昆蟲、古生物、礦物系統(tǒng)分類。這些藏品有世界知名的標本,也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古董。這些珍寶有的正在展覽,有的收藏在庫,分別因科學重要性、美觀性以及傳奇故事被收入本書。
自然史博物館學基礎
英國是博物館的發(fā)源地。公認近代個博物館是1683年正式開放的阿西莫爾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被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英國的科學博物館歷史悠久、類型完整、藏品豐富、展陳理念先進,值得長時間駐足參觀。本書為讀者展示了格拉斯哥科學中心、曼徹斯特科學工業(yè)博物館、伯明翰科學博物館、阿希莫爾博物館、牛津大學自然博物館豐富而各具特色的展
英國是博物館的發(fā)源地。公認近代個博物館是1683年正式開放的阿西莫爾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被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英國的科學博物館歷史悠久、類型完整、藏品豐富、展陳理念先進,值得長時間駐足參觀。本書為讀者展示了大英博物館、倫敦科學博物館、劍橋惠普爾科學史博物館、約克國家鐵道博物館豐富而各具特色的展品魅力,以及其中包含的激
歐洲是近代科學的故鄉(xiāng),意大利文藝復興拉開了科學革命的序幕,產生了達芬奇和伽利略這樣的科學巨人。歐洲大陸的科學博物館,各具特色,精彩紛呈。在本書中,作者考察了荷蘭阿姆斯特丹新大都會科學博物館、比利時梅赫倫技術城、法國巴黎科學工業(yè)城、巴黎工藝博物館以及巴黎發(fā)現(xiàn)宮,展現(xiàn)了這三個西歐國家科學博物館的獨特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