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亮(1936年12月—2014年9月27日),祖籍江蘇,中國當代作家,被譽為“寧夏的一張名片”。本書稿以張賢亮文學活動為經,以年、月、日為緯,全面、翔實地記錄張賢亮一生的重要作品、獲獎情況、創(chuàng)作經歷、思想觀點等。書稿的主要內容包括張賢亮的生平,如家庭背景、求學經歷、人生軌跡,創(chuàng)作歷程及作品的出版、發(fā)表年份,重要文學
本書是“問學”叢書之一種,收錄作者在問學、工作中所知所遇的前輩學人以及出版人的事跡,不僅是作者的問學記錄,也可為當代學術史、出版史提供相關史料。共收錄文章25篇,分為三輯,一輯記錄施蟄存、程千帆、周劭、錢伯城、楊勇、吳敬璉、羅宗強、傅璇琮等先生,二輯記錄重要典籍的出版經歷,如《陳寅恪文集》《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宋詞賞析
本書以法國學派“影響研究”及比較文學形象學的研究方法為理論依據,探究中國與朝鮮半島近現代文學之間的淵源、流傳、接受的相互關系。中國與朝鮮半島近現代文學關系是東亞文學關系的重要代表,大體經歷了“疏離”“對話”到“回歸”的演進過程。本書首先對朝鮮半島文學轉型中的“中國影響因素”進行辨源析流式的闡釋,其次從“同軌鏡鑒”的視角
本書收錄了《從生活到文學——現實題材網絡文學的創(chuàng)作與審美探究》《由“文質彬彬”看鐵凝散文的文化傳承意義——鐵凝散文簡論》《山東作家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山東女作家群和青年詩群為例》《先鋒與傳統的融合——劉照如小說敘事策略論》等文章。
《春溫筆端——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與教學論文類編》是作者的論文集,精選作者近年來發(fā)表的論文,分類編訂。主要分為魯迅研究專集、中國現代文學思潮研究專集、中國現代文學學科教學研究專集、當代作品評論專集。每一部分選取了代表性論文,對中國現代文學的一些重要問題發(fā)表了個人看法。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轉載。本書具有較高
本書是一部文學評論集,主要分為三部分內容:與老作家王蒙的對話,與詩人、評論家陳超的對話,與評論家王力平的對話。在這三篇主要的對話文章之下,分別收錄了作者與該對話主題有關的的評論文章。其中與王蒙的對話討論了王蒙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相關作品,與陳超的對話則將鐵凝、莫言、劉震云聚合在一起討論,與王力平的對話則梳理了河北當代小說史。文
本書收錄了十二篇對話文章,分為兩類,一類是關于當前文壇熱點的討論文章,包括城市文學、生態(tài)文學、女性書寫、非虛構、鄉(xiāng)土文學、文學破圈出圈等問題;另一類是關于文學理論新變的對話,包括敘事、結構、抒情、語言、現實主義等。這些對話文章大部分在公開刊物發(fā)表過。這部書最大的特點是結合文學理論,將當前熱鬧非凡的文學現場出現的一些潮流
本書是廣東青年評論家陳勁松的文學評論結集,既有對單個作家及單篇作品的具體評述,也有對某一文學現象或文藝思潮的總體把握,盡可能展示中國當代文學的豐富性與多樣性。所論對象,大多是當下活躍而知名的作家,如莫言、賈平凹、遲子建、蘇童、李敬澤、雙雪濤等,對廣東本土作家尤為關注,如王十月、王威廉、鄭小瓊、塞壬、蔡東、徐東、謝湘南等
《唐代文學研究年鑒(2024)》將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唐代文學研究界的基本情況及動態(tài)囊括其中。主要內容分為一年記事、會議綜述、一年研究情況綜述、新書選評、問題研究綜述、港臺及海外研究動態(tài)、盛德清風、索引目錄等欄目。它的特點是力求全面地反映海內外本年度研究唐代文學的基本情況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同時,它也以開放
本書是一部學術專著!吧骄印笔窃膶W、繪畫領域出現的高頻詞,是元代詩歌、散文、散曲、詞、繪畫等文藝形式主要的藝術母題之一,反映出元代士人風雅精神生活的一個側面,也是元代士大夫休閑文化景觀的多元鏡像。本書以“山居”這一元代文人喜聞樂見的話題為切入點,通過山居詩、山居散曲、山居畫三個文藝載體來深入挖掘元代的休閑文化,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