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雙語作家之一。從符號學視角來看,納博科夫的創(chuàng)作與其他任何文學經典一樣,無論是出于哪一種角度的解讀,都無法窮盡其全部意義。以符號學,主要是巴赫金以對話性和狂歡化思維為核心的符號學理論助力納博科夫創(chuàng)作研究,將文學文本視為可被無限闡釋和拓展的藝術空間,不斷發(fā)掘文本意義衍生
是一部融自我成長、驚險小說、冒險故事于一體經典巨著。在秘魯雨林中發(fā)現了一部寫于公元前600年的古老手稿,其預言人類在歷史文明發(fā)展的過程中,將循序掌握九個歷史規(guī)律,并在第三個千禧年,邁入一個高度開發(fā)的地球文化圣境。不過這部影響深遠的手稿,卻因為威脅舊有權勢,而為當時政治、文化界所不容,被深埋。主人公在機緣中卷入紛爭,擔負
本書是研究英美詩歌結構藝術的學術著作。本書以形式主義與結構主義為理論框架,從體裁的角度出發(fā),討論了四種自由詩詩性的表現方式;從視覺的角度出發(fā),論證了形式即內容的形式主義主張;從邏輯的角度出發(fā),總結了詩歌內在的結構范式;從詩歌傳統(tǒng)的角度出發(fā),分析了結構破格的特征與成因;從主題的角度出發(fā),歸納了象征與意象的種類及特點。
田納西·威廉斯以美國南方為背景,用詩歌般的語言塑造了許多充滿悲劇色彩的南方淑女形象。對威廉斯來說,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種逃避現實、超越時間的方式,他筆下的南方淑女同樣選擇了詩意的想象,試圖挽留時間的腳步,構建理想的世界。筆者以威廉斯劇作中的南方淑女為主要研究對象,分別從懷舊、異化、表演性、生存美學等文化視角,揭示她們在現代社會
著名女作家李黎幾十年來行走在世界各地,一直都帶著文藝的眼光來審視旅地,或與文化老人做實際的交往,或與已故作家、電影導演做心靈的對話。在她的生命中,這些有過重要交集的對象,無論時空如何改變,都在這初訪或重訪的過程中,激起她的遐思與共鳴。十步之內有芳草,萬里天涯覓回聲。在一個個文學和電影的現場中,李黎傾情分享她瞻儀聆音時的
本書共收錄論文30篇,是國內學者對于美國亞裔文學(華裔文學除外)的部分研究成果。涉及多個族裔分支,涵蓋了美國日裔文學、美國韓裔文學、美國印度裔文學、美國菲律賓裔文學和美國越南裔文學,是對美國亞裔文學研究的整體性體現。
《莎士比亞公司》是創(chuàng)辦者比奇小姐的回憶錄,書中不僅講述了書店經營中的歡樂、悲傷、成就、遺憾和與很多知名作家、藝術家交往的細節(jié),也記錄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文化和社會變遷。比奇小姐以率直風趣的文筆,將繁華熱鬧的巴黎左岸風景徐徐展開:喬伊斯禁書《尤利西斯》的出版盛況;安塞爾《機械芭蕾》的瘋狂演出;海明威解放劇院街的神勇英姿;
《失敗筆記本》是阿根廷電影編劇尼古拉斯?迦科波恩的小說處女作。整部小說以巴勃羅偷寫日記的形式,描述了主人公被綁架七年、關在地下室創(chuàng)作電影劇本的經歷,毫不留情地直擊創(chuàng)作背后的平庸日常與苦痛瘋狂。
本書女主角薩拉·加拉格爾是一個被領養(yǎng)的孩子,她的家庭生活并不理想。薩拉一直都想找到她的親生父母,自己為什么會被拋棄這個問題一直刺痛著她。幾個月后,薩拉找到了她的生母——但母親卻恐懼地拒絕與她見面。接著,她發(fā)現了一個極其可怕的真相:她的母親是從一個幾十年來每個夏天都殺害女性的殺手手中逃脫的唯一幸存者。薩拉很快意識到,比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