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集中回顧建國以來文學研究領域有關文言小說和“故事”問題的各項成果,以描述法和個案法為主要方法,擬闡釋“中國故事”系列思想中的文藝理論基本問題,并選擇中國古代文言小說中的故事及其發(fā)展流變?yōu)橄盗袀案,吸收西方和中華傳統(tǒng)文藝理論中的故事活動理論,研究故事形態(tài)的講述和傳播特點,很終上升至對地域文化中重信守義、勇武任俠等很好
《詩經》是我國很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古代詩歌的開端,其思想內涵、藝術手法等對我國民族性格的塑造、文藝的發(fā)展等具有深刻且持久的影響。兩千多年來,我國社會上關于《詩經》的討論從未停止。二十世紀是中國傳統(tǒng)學術完成現(xiàn)代轉型的世紀,西方學術思想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入,極大繁榮了我國學術研究。這一時期的《詩經》研究呈現(xiàn)出多遠并舉的繁
《聲律啟蒙》是我國傳統(tǒng)的啟蒙讀物,為康熙年間進士車萬育所著,用來訓練兒童作詩對句、掌握聲韻格律,被教育部列入"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熟讀之后,學生能領會平仄對仗,學作對聯(lián)和詩詞,達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理想效果。本書按照韻腳編寫,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
大部分同類書籍只著眼于作者的自說自話,忽略了中學生這個群體的接受能力,本書注意到這一點,同時注意了整本書閱讀的可操作性以及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性。使教師在引導學生時候可以從多個方面進入整本書閱讀并且有所得。主要是面對初中學生的課內名著閱讀不得法的現(xiàn)狀,著力于《水滸》的深度解讀形成的教案。從思想內容、藝術成就、美學價值等方面對
樂府學是與詩經學、楚辭學、詞學、曲學并列的古代文學專門之學。《樂府學》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國家一級學會“樂府學會”主辦,研究對象遠涉先秦,近及當代,研究領域涉及音樂學、文學、文獻學、考古學、民俗學等多個學科,在樂府文獻、禮樂制度、音樂形態(tài)、名家名作、樂府詩歌的制作與時代關系、海內
《民族文學:現(xiàn)場與思考》既有對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發(fā)展現(xiàn)狀與前景的宏觀掃描,也有對具體作品的微觀解析;既有對名家大家的論評,也有對文壇新人的關注。 作者多年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研究評論,同時是少數(shù)民族文學期刊的辦刊人,對少數(shù)民族文學的諸多思考具有參考和啟迪價值。
本系列圖書共3冊,用人物小傳與作品鑒賞的形式,對歷代女性作者及其作品進行梳理和品鑒,力求再現(xiàn)從漢魏到明清時期各個階層的女性作者群像及其掌上心事、腕底波瀾與旖旎才情。
詩集傳
《春之祭:駱一禾詩文選》是由駱一禾的代表詩作、詩歌評論、書信等匯編集成。全書分為七輯。第一輯選取了59首短篇詩作;第二輯挑選了14首中篇詩作;第三輯選取了9首“祭祀”系列詩作;第四輯為其長詩《世界的血》;第五輯的6篇文章,為駱一禾歷年撰寫的詩論和創(chuàng)作論;第六輯展示其作為詩歌評論家的一面,主要選取駱一禾論昌耀的一篇長文和
《光與岸——鐘文詩論集》分為詩人瑣憶、文本品鑒、詩意隨筆、詩學探索四個部分,有與幾位知名詩人包括北島、顧城、翟永明等的交往故事,有對他們詩歌的品鑒,有對詩歌創(chuàng)作、詩歌賞析標準的思考,也有對詩歌中人性與后現(xiàn)代性的剖析,展現(xiàn)了作者對詩歌的獨特理解,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