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1949年,通貨膨脹對中國社會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書在“刺激與反應”的框架下,以微觀經濟主體中的企業(yè)家和民眾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他們應對通貨膨脹的心理變化和行為選擇;以時間為序,分別探討不同時期各主體的心理特點。物價快速上漲刺激著他們的情緒和心態(tài),從而使其預期和行為發(fā)生改變,無論企業(yè)家還是民眾都在積極尋找對沖
本書結構完整、表述流暢,較好地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新發(fā)展,是一本富有時效性與全面性的貨幣金融學教材。作者在闡述貨幣、金融和銀行等基本概念的基礎上,介紹了商業(yè)銀行、中央銀行兩大類銀行機構和貨幣市場、資本市場、金融衍生工具市場三種不同性質的金融市場,進而說明了貨幣需求、貨幣供給、貨幣政策、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金融監(jiān)管等金融基
本書從關注戰(zhàn)時經濟背后的貨幣和金融策略,拓展至整個近代時期商業(yè)、貿易和產業(yè)政策背后的國際貨幣金融對抗。通過考察貨幣金融發(fā)展的國際因素和內外部力量的交互影響,期待能夠對近代中國貨幣和金融發(fā)展史有所貢獻。同時,本研究通過對大量調查資料、檔案資料的充分發(fā)掘,澄清了近代時期中日貨幣戰(zhàn)爭的表現、形式、內容、演變及影響等客觀歷史事
作者從理論層面對各微觀經濟主體貨幣政策傳導的資產負債表渠道進行了梳理和綜述;從實證層面用微觀化的角度研究了貨幣政策對企業(yè)、銀行、居民、中央銀行、國家資產負債表的影響與傳導機制。探討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效應的微觀基礎,通過研究各種微觀主體的資產負債表,進而了解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如何影響微觀經濟主體的行為,引導和管理好微觀主體的
研究的目的,是從認識規(guī)律達到科學治理的效果!段覈泿耪叩姆績r傳導機制與效應研究》在文獻梳理基礎上,首先從現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的總結出發(fā),結合當前貨幣政策和經濟發(fā)展的實踐,發(fā)現現有理論存在的不足,提出以房價為中間渠道的新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探索這種機制的內涵和表現形式。然后,通過實證方式分兩個階段驗證我國貨幣
當前,世界已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面臨復雜的挑戰(zhàn)和政策抉擇。在匯率制度的選擇上,是繼續(xù)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推動人民幣從市場化走向國際化,從而支持國內和國際兩個循環(huán)在本幣基礎上最大程度的統(tǒng)一?還是出于“浮動恐懼”“超調恐懼”和“資本外逃恐懼”而加強對匯率的干預,暫時放棄市場化改革,從而推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本書所要
《貨幣哲學》從現代社會中簡單而普遍的貨幣現象入手,以哲學、社會學研究為主,融匯了經濟學、文化學、心理學等學科相關理論、知識、方法,形成了一部全面而深入的巨著。該書分為“分析卷”和“綜合卷”,每一卷含三章,每一章以三節(jié)的內容深入闡述貨幣的一個側面!胺治鼍怼钡娜轮饕獜慕洕鷮W的角度研究貨幣的屬性,包括“價值與貨幣”“貨幣
本書提出了“一帶一路”建設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意義與總體策略,并從“一帶一路”建設中貿易合作與人民幣計價結算貨幣地位的提升、對外投資與人民幣境外供求的擴展、金融支持與合作提升人民幣載體貨幣和儲備貨幣地位三個重要角度分析了“一帶一路”建設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作用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性路徑。同時,本書在對“一帶一路”
白銀貨幣問題是中國貨幣金融史研究領域的重大問題。歷史上銀價波動、白銀流動,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栋足y貨幣與中國歷史變遷問題研究》文集收錄的26篇專題論文,從不同維度、層面,比較全面考察了中國歷史上白銀貨幣制度演變軌跡,匡算了中國白銀貨幣存量及流入流出量,較為深入探討了白銀貨幣與中國社會歷史變遷的關系。引文
路德維!ゑT·米塞斯的《貨幣和信用理論》于1912年出版,這部著作既完善了貨幣政策的相關理論,又促進了自由主義經濟思想在當代得到廣泛認可,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米塞斯非常熟悉前人關于銀行和信貸業(yè)務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建構出一個嚴密完整的理論體系,將個體間的私人交易、商業(yè)運作、銀行業(yè)務同影響貨幣和信用的市場因素聯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