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之所以取名《東籬菊》,是因為作者敬重開我國田園詩風氣之先的陶淵明的風骨,以及其返璞歸真、崇尚自然、寄情山水、清新詩風的才情!稏|籬菊》中有翰墨情緣,有良師益友,有人生感悟,有人間親情。溫暖的文字,猶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貫穿真善美,傳遞正能量。
本著作選取了啟蒙、革命、信仰、童年、鄉(xiāng)土、都市、疾病、復仇、鬼魂、漂泊等十幾個常見母題,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魯迅投入到這些母題寫作中的個人因素,這些個人因素給他的母題書寫帶來哪些特有的情緒意結和敘事原型,并進一步分析魯迅的這些特有的意結與原型給后輩作家造成的影響,給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母題書寫帶來哪些新鮮的東西。本著作認為,魯
臨潭縣隸屬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古稱洮州,位于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是農(nóng)區(qū)與牧區(qū)、藏區(qū)與漢區(qū)的結合部。臨潭不僅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觀豐富,更有著悠久的文學傳統(tǒng),詩人、作家輩出。本叢書精選臨潭70年代表性作家發(fā)表在各大報刊發(fā)表的作品,分小說、詩歌、散文三卷,堪稱臨潭文學成果的總體呈現(xiàn)。
《新中國70年優(yōu)秀文學作品文庫散文卷》精選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發(fā)表的百余篇散文佳作,如20世紀50年代的有冰心的《小橘燈》等,60年代的有劉白羽的《長江三日》等,70年代的有丁玲的《杜晚香1979》,80年代的有汪曾祺的《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等,90年代的有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等,21世紀的有陳忠實的《原下的日子》、
本輯《讀庫》一共包含了八篇文章,《生命擺渡人》、《拍攝生死》、《z早的中國攝影》、《文史掌故》、《霍金簡史》、《從空間上看教育》、《不可言說之病》以及《我們胡同的大詩人》。
本書為著名數(shù)學家、教育家黃際遇的精選文集。以70年前出版的《黃任初先生文鈔》為主要內容(剔除其中不屬原著的一篇文章),把現(xiàn)存能搜集到的精選文獻補充進去,分列述、書、啟、記、序、傳、碑、誄、贊、頌、論、聯(lián)12卷。書后有附錄2卷:其一收錄姚梓芳、饒宗頤所撰黃際遇先生碑傳及新近發(fā)現(xiàn)的追憶先生的文章2篇;其二收錄1906年至今
本書為暖心文集。這些文字的作者來自各行各業(yè),他們中有律師,有學生,有新媒體運營者,有教師,有自由職業(yè)者,他們以文字與音樂為生,在網(wǎng)絡上寫下自己的生活與感悟。這些作者的文章風格各異,體裁多樣,代表了不同年齡段、不同閱歷的人對生活的代表性感悟。每篇文字都靈氣四溢,充滿了對青春、對人生的體驗與感悟,非常值得一讀。
《國學經(jīng)典叢書第二輯》推出了20余個品種,包含經(jīng)、史、子、集等各個門類,囊括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該叢書以尊重原典、呈現(xiàn)原典為準則,對經(jīng)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譯和評析,為現(xiàn)代讀者尤其是青少年閱讀國學經(jīng)典掃除了障礙。所推出品種,均選取了當前國內已經(jīng)出版過的優(yōu)秀版本,由國內**專家郁賢皓、楊義、王兆鵬等傾力編注,
廖燕作品,前有整理本,或無校注,或僅錄詩而注釋簡單,又兼文字標點多誤,亟需優(yōu)秀的整理本面世。 本書以收錄廖燕作品*全的國家圖書館藏乾隆三年(1738)刻本為底本,參校復旦大學圖書館藏乾隆三年二十二卷本、中山圖書館藏康熙三十三年十八卷刻本、日本柏悅堂文久二年(1862)刻十六卷本、中山圖書館藏清抄本、民國戊辰(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