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稿詳細梳理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鐵凝從出生至今的文學創(chuàng)作經歷和相關文學活動,描述鐵凝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軌跡,并對其重要的文學作品進行評價,尤其關注一些重要作品在其創(chuàng)作歷程中的轉型意義。
梁海編著的《阿來文學年譜》以編年體形式(1959-2013),詳盡敘述阿來文學創(chuàng)作的經歷、人生發(fā)展軌跡。包括歷年來阿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阿來重要學術活動經歷,國內外對阿來創(chuàng)作的評價、研究和重要研究文獻。具有較強的史料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阿來其最著名的作品為《塵埃落定》本書有著豐厚的藏族文化意蘊。輕淡的一層魔幻色彩,增強了藝術
黨月異編著的這本《王韜與中國近代文學的轉型》從中西文化融合、沖突的大背景,近代中國社會文化的轉型,中國近代文學變革的角度來探討王韜的文學作品。本選題的意義和價值在于第一次較為系統(tǒng)地從整體上宏觀地全面解讀王韜的小說、詩歌、散文,包括從創(chuàng)作身份到文學觀念,從內容題材到傳播方式,從文學語言到文學功能的種種變革,可以說填補了近
《青春夢與文學記憶》收錄的文章分為四輯:第一輯主要分析青年形象在文學史上的流變,涉及從何其芳、卞之琳到當下的80后青春小說作家,討論青年人在通過文學來自我塑造、自我想象的過程中遭逢的生機與困境;第二輯是對文學史現象的解讀,從寫作者的職業(yè)身份和社會角色的角度解析文學場域;第三輯關注文學史研究方法的嘗試,從作家/批評家視角
《先鋒的魅惑》收錄關于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的論文,共分五編:第一編"先鋒的話題"主要考察先鋒文學的現代性及審美的突圍、資源轉化,以及通過平行比較揭示外來創(chuàng)作的影響;第二編"小說的先鋒"主要對先鋒文學展開個案研究,具體涉及莫言、格非、蘇童以及部分"晚生代"作家的創(chuàng)作;第三編"詩意的先鋒"主要圍繞當代詩歌中的先鋒詩人創(chuàng)作加
《文學“鄉(xiāng)土”的地方精神>以"文學豫軍"的創(chuàng)作為例,探討現代化進程里中國文學"鄉(xiāng)土"的變遷,包括話語突圍與主體建構兩個方面。文學"鄉(xiāng)土"并非一般認為的僅是農村題材或農民小說,它與農民、農村有關,但本質上是個體認同的構造。自"鄉(xiāng)土"誕生以來,其認同構造經歷了"鄉(xiāng)土-中國"到"鄉(xiāng)土-地方(文化)"的轉變。豫軍的創(chuàng)作是一種文
《秦漢序體文學研究》是填補了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領域空白的書。崔瑞萍運用文本與文學理論分析結合的方法,在辨名正體、梳理源流、賞別代表作的基礎上,首次為我們梳理出序體在秦漢時期的嬗變脈絡。在此基礎之上,她又通過類比旁通的研究方法,探求序體本身與伴存體之間的相互影響,乃至文體移植的制約因素和規(guī)律,創(chuàng)獲良多。
精選新中國六十年來關于郴州籍作家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評論。
黎文麗編著的《唐代校書郎與文學》在結構安排上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第一、二章,概述了唐前校書郎制度及文人的關系,考察了唐代校書郎的設置特點、任職途徑。第二部分為第三、四、五章,著重論述唐代校書郎的文學素養(yǎng),校書郎的職務范圍與工作情況以及對文學的促進作用,校書郎的生存狀態(tài)、遷轉情況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情況。第三部分為第六章,通過
《文心雕龍這本書(文論及其時代)》試圖把受到現代科學影響的人文研究方法帶進“龍學”之中!段男牡颀垺返淖髡邉③模1500年前就已警覺到傳統(tǒng)人文科學的研究方法需要革新。在印度文化、印度語言學與佛典翻譯巨浪的沖擊下,他認識到中國人缺乏文法、音韻與修辭學上的分析性的概念以及思維結構的理論系統(tǒng)性。他為此而努力:為沒有文法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