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氣象、沿革、川流、戶口、風俗、教育、交通、商業(yè)、建置、名勝、寺觀、義舉、兵事、藝文、軼聞等15志,上冊10志、下冊5志,書后附有外國人居留地表和跋一篇,記述了漢口自開埠至民國四年(1915年)之間各方面的情況!段洳[》為民國時期武昌的唯一一部專志,文士員編,采用了現(xiàn)代田野考察的科學方法,對1925年前武昌縣
本書收入350多幅武漢老照片,時間跨度從1861年漢口開埠至新中國成立后的計劃經濟年代。在收集、挖掘、整理的基礎上依據人物、景物、事件的不同分設五個類別,各類別文章按時間順序排列,以方便讀者對歷史概貌做橫向比較、勾連,縱向邏輯關聯(lián)的了解。本書以照片為主,文字為輔,由20位多年從事武漢城市史研究的作者合作完成。本書堅持史
本書共分五冊,包含《大行之道》《關山千重》《風景無邊》《山花爛漫》《文運天開》,全書以文化的視角審讀人文歷史,將本土文化的發(fā)展傳承納入中華民族文化的大框架大視野之中,呈現(xiàn)出廣闊的歷史場景,揭示出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本書作者為上海市長寧區(qū)周家橋街道志編纂委員會,委員會由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黨政辦公室及地方志編纂組等16名成員組成。本書從街道各項工作事務切入,主要記錄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至2010年間,周家橋街道境域內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民生、科技、基建等方面的發(fā)展變遷。同時,作為發(fā)展回溯,內容還涉及1949年建國前
該書是中共廣東省新豐縣黃磜鎮(zhèn)委員會、廣東省新豐縣黃磜鎮(zhèn)人民政府編纂的一本具有本土特色的革命體裁紅色歷史文化讀物,由十個篇章組成,分別為《歷史概述》《組織建設》《戰(zhàn)斗故事》《黨史人物》《歷史事件》《武裝序列》《革命遺址》《老區(qū)名錄》《烈士名錄》《史書摘要》。警鐘長鳴,不忘歷史。本書的出版有助于讓黃磜鎮(zhèn)老百姓深入了解本地歷
《許岙村志》是一本總結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許岙村的發(fā)展和大事記錄的圖書。由序、凡例、概述、大事記、正文16章和后記組成,客觀記敘許岙自聚落形成以來的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發(fā)展面貌,重點記敘1949年以后的許岙經濟、社會、文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鄉(xiāng)村振興欣欣向榮的新面貌,體現(xiàn)許岙人耕讀傳家、奮斗不息的精神品質。內容翔
書稿是一部紅色文化調查資料集,主要記錄了安吉縣博物館的研究員在安吉縣調查走訪的全過程。書稿分調查紀實和故事選粹兩部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黨組織成立初期,地下黨開展革命活動的情況;二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紅軍在安吉境內的活動;三是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時期,新四軍在安吉境內的戰(zhàn)斗。通過對歷年來走訪所掌握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整
本書共分5冊,分別為《靜寧文史集萃》《靜寧歌謠》《靜寧劇本》《靜寧諺語》《靜寧傳說》。該書集中反映了靜寧地方人文特色!鹅o寧文史集萃》主要收錄有關靜寧歷史地理沿革、民俗文化、重要的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事跡的文章!鹅o寧歌謠》搜集了勞動歌、情歌、兒歌等十種類型的靜寧歌謠約300首!鹅o寧劇本》精選了《一品雪》《成紀漢子》《
“齊魯文化與中華文明”學術公開課立足齊魯文化,緊扣時代主題,緊跟學術前沿,延請全國知名專家王志民、楊朝明、黃樸民、鄭杰文、白奚、孫波、李桂奎等,以齊魯歷史、齊魯名人為著眼點,全方位、多角度展現(xiàn)齊魯文化對中華文明的影響和貢獻。學術公開課共十四講,內容充實、精彩生動,既富有鮮明的齊魯文化特色,又具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普遍意
本書共分街道概覽、城市建設、古跡遺存、支柱產業(yè)、物產美食、精神文明、傳統(tǒng)文件、鄉(xiāng)土風情、人物篇等九篇,以歷史為依據,忠實再現(xiàn)刁鋪發(fā)展全貌,客觀記述刁鋪發(fā)展歷程,資料翔實,內容豐富,綱目清晰,體例完備。全書注重調查研究,尊重客觀事實,不因任何主觀片面而“因人廢史”;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對史實作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