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是北宋時期的名臣。他七歲時就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神童了。司馬光非常喜歡《左傳》,常常讀得如癡如醉,冷了、熱了不知道,渴了、餓了也不知道。司馬光不僅愛讀書,還很愛玩,玩起來也是花樣百出……
“夸父逐日”是一則廣為流傳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涓噶⑾轮鞠蛞分鹛,但在逐日的漫漫征途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澤被后來之人!翱涓刚Q宏志,乃與日競走”,陶淵明在《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中贊美了夸父所代表的精神力量?涓覆粦謨措U,追逐光明,雖然身死,但為后人留下生機。神話故事中所蘊含的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精神化作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出現(xiàn)了十個太陽。河流被曬干了,莊稼被曬焦了,森林里和原野中常有妖魔鬼怪出沒,人們的生活非常艱苦。一天清晨,來了一位手拿紅色弓箭的陌生人,他自稱羿,是個神箭手,堯派他來為民除害……
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孝”是一種極為重要的美德!靶ⅰ钡膬(nèi)涵非常豐富,關(guān)于“孝”的故事也層出不窮。閔子騫的故事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個。后母薄待閔子騫,做冬衣的時候,給自己的兒子用綿絮,給閔子騫用蘆花。但是,閔子騫并沒有怨恨自己的后母,相反,當父親準備趕走后母時,閔子騫懇切地勸說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他不僅
西漢時有個叫匡衡的人,很喜歡讀書。但是,他只能在白天讀書,因為他家買不起燈燭。有一天晚上,匡衡看見鄰居一家老小高高興興地出了門,赴親戚的喜宴去了?锖馀d沖沖地拿起錘子和鑿子……
本書從浩如煙海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中傾心萃取精華,講述了退避三舍的故事,內(nèi)容豐富,繪畫精美,旨在努力打造優(yōu)秀的少兒啟蒙教育讀物,幫助孩子們建立完整的中華文化觀。繪本堅持兒童本位,以創(chuàng)新的思維,融合暢達優(yōu)美的語言講述和豐富多元的藝術(shù)表達,將故事性、知識性、藝術(shù)性融為一體,讓繪本與小視頻、游戲互動,帶給孩子們有趣的體驗。
1000多年前,在江西有一個神童。他7歲就能寫出文章,讓大人都驚嘆不已。父親和母親都期待他長大后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千百年來,人們把誠信看作立身之本。《論語》有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能做什么。季布一諾千金、商鞅徙木立信,關(guān)于誠信的故事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言而有信,大家自然會敬重你、幫助你。季布是西楚霸王項羽手下的一員大將,平時樂于助人,言出必行,很受楚地的老百姓愛戴。楚漢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劉邦下令捉
冬天的早晨,天氣太冷了,很少有人愿意在這個時候起床做事。可是,這個十來歲的少年,不論在多冷的早晨,都會早早地起來,在雪地上練劍習武,從不懈怠。少年名叫祖逖,是晉朝范陽人。長劍在他手中舞動,好像在傾吐心中的抱負……
本書稿系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社會科學普及課題成果,收錄了作者歷經(jīng)兩年多時間,從畬族文獻、畬族民歌傳承人、民間歌手等渠道搜集與整理的畬族兒歌130余首。這130余首畬族兒歌按自然篇、生活篇、教育篇、童趣篇分類收錄,均源自畬族兒童的生活現(xiàn)狀,反映了他們對歷史與現(xiàn)實生活的認知,形式短小、精悍,內(nèi)容活潑、有趣,唱起來朗朗上口